2020高中生作文關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800字

芷晴1159 分享 時間:

  “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義務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也不例外,與二胡的一次緊密接觸讓我理解了傳承的真正含義,無論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艱險,我都會堅持下去,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1】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可有細細品味過?你可曾欣賞過那入木三分大氣磅礴的書法,可曾品味過那耐人尋味的詩詞歌賦,可曾游覽過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可曾聽過那聲情并茂的戲曲?那傳統而古老的節日你真的了解嗎?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事實的確如此,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根源,我認為這“根源”有兩個部分,其一是“形象”上的,是漢字;其二是“抽象”上的,是信仰與追求。而文字正是用來表達思想與情感的工具,它體現出來的,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的。上古便有倉頡造字的傳說,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人們便開始使用統一的文字——小篆。統一文字的出現便利了人們的交流,使不同地域間的風俗文化有了交往,而中華文化也開始變得繁榮。到了漢武帝時期,司馬遷編寫的《史記》第一次將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的歷史連接起來,而文化也在那一片片刻了字的竹木片上保存了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造紙術,印刷術的出現為文化傳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而漢字的字形也在悄然變化著。不算上秦朝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漢字大體經歷了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的變化過程,流傳至今,而我大華夏的文明也乘著漢字這艘船在歷史的長河里乘風破浪,一直向前。

  漢字強大的生命力也通過民俗文化表現出來?!安聼糁i”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文化。一些傳統節日像元宵節總少不了這一活動。所謂“燈謎”,就是寫在燈上的字謎,因為想猜出謎底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仿佛林中射虎,于是又有著“燈虎”的別稱。這種活動出現的原因與漢字獨特的構成是分不開的。像象形字、形聲字、指事字、會意字都是漢字的構字法,根據這種特點,人們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通過拆字等方式讓答案藏于字里行間,可謂是妙不可言。就算原來看不太懂,經由旁人稍稍點撥,細細一想便能豁然開朗,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對聯也是漢字一大特色,和漢字中的多音字結合起來竟別有一般風味!昔日有人作了一副有趣的對聯:“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半支雅曲樂樂樂師之心”。你看這對聯構思精妙,對仗工整,是不是很有趣?這得益于漢字獨特的發音與不同讀音的表意,若將英文比作條形碼,那么中文就是二維碼,它較之于英文顯得更為復雜。

  但我認為漢字最為獨特的地方在于它的書寫。少有的文字書寫能成為一門藝術,而漢字卻自成一派。它的應用廣泛,碑帖、篆刻、牌匾、尺幅、扇面……樣樣精妙絕倫!一筆一劃,起承轉合,無不體現著先民的智慧和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在漢字的構造中時隱時現。從春聯、倒“?!钡秸胸斶M寶,甚至洞房里的“囍”字,靈堂前的“奠”字都反映出我國古代的民俗文化,漢字就像中國古代文明的密碼,是活“化石”,所以我認為了解漢字的演變就像在了解中國的歷史,古老的象形文字,被鐫刻在一塊塊古樸的龜甲獸骨上,一個字可以說就是一幅畫,而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漢字可以看作是“抽象的簡筆畫”,研究漢字的演變不但有趣還能從中加深對它的理解??傊?,書法將實用、藝術、哲學融為一體的形式就是書法獨特的魅力所在。

  不管你信不信,但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們的漢字來頭可不簡單。它誕生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是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到了今天也仍充滿活力,歷久彌新。漢字有很強的包容性。任何外國的詩歌,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翻譯成中文都不只一個版本,像什么“直譯版”、“意譯版”、“文言版”比比皆是,而且譯為中文后,既符合原意,又有著一絲韻味。與之不同的是,中國的詩詞歌賦很難準確譯為英文或是其他語言,翻譯后的往往過于直白,以至于失了原有意境。中國古詩詞講究押韻,常用意象來對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渲染與烘托,有些還講究對仗,對結構和字數都有著明確的要求,所以人讀起來會有獨特的美的享受,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營造出一種“海闊憑魚躍”的境界,水天一色間,有落霞的余暉,也有孤雁遨游其間,顯得如詩如畫,這是何等的逍遙,又是何等的孤寂?

  中華上下五千年,涌現出許多杰出的人,也有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從文字中,我們可以窺見古人的世界,也不由驚嘆于古人的智慧。上古有神話,傳說著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洞,嫦娥奔廣寒,后羿射九日,常羊山上有刑天執干戚而舞,也有巨人追逐那僅存的太陽直到生命盡頭……那時的人們有著這些奇異想象,是源于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想與之抗爭的意志。這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他們的精神也一直深深扎根在我們的血液中。尤記昔時的竹林里有個怪異的青年,名為嵇康,他在臨刑前,一曲《廣陵散》成為絕響。他以雅的姿態平靜的面對死亡;也記得大唐的詩仙,仗劍天涯,明月相伴,與詩酒度過年華,唱著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們這種瀟灑這種風骨正是我一直不懈追求的。不畏死亡,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不怕困境,因為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老莊講著道法自然,孔子說著有教無類,古人教予我人生的境界,從“上善若水”到“厚德載物”,也告訴我們“大道至簡”“大智若愚”的道理。這些思想對于我們現代人的為人處世都是有啟發的。古人還說過,君子應自強不息,天道酬勤,行成于思。從中我們也就不難發現,古人所不懈追求的“大道”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了。

  漢字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成長,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是民族的瑰寶,也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認為,它無愧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

  【篇2】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初的倉頡造字,后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泵献拥摹吧趹n患,死于安樂?!庇纸涍^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崩钋逭盏摹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涍^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個“知音”里,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毕M苡幸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蹦敲凑f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范,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于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并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边@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p>

  【篇3】

  歷與中華文化若后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華能以其自創文化獨立于其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巋然獨存。

  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大家,應該傳遞燦爛的中華文化,守衛大家的文化家園。

  從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爛的情愛歌詞,不要依戀于亂竹絲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讓余秋雨告訴大家他的“千年一嘆”是在嘆誰的心坎。讓冰心告訴大家,她的“繁星”點綴了誰的世界;讓海子告訴大家,“那片?!痹诖号ㄩ_時潤色了誰的眼。

  在歷史的長河中,掏出一抔閃著光的沙土,細細掏盡。拾出經典,珍貴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繼承與發展后再傳遞給下一代,讓中華文化在大家的守衛下閃爍其迷人的光芒。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中華節日文化則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樂,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節,寄寓于合家團圓;清明節,著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梢哉f,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歡度傳統佳節,是中華兒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傳遞、守衛著瑰麗多彩的中華節日文化,皆因中華節日文化乃是聯系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來吧!讓大家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聽古代圣賢佳人在耳邊低聲吟唱,享受民族風俗,浴心波濤,感受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這就是歡度傳統佳節,傳遞、守衛中華文化過程中萌發的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與神清氣爽啊!

  與此同時,大家更應該注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因為,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向世人標識大家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讓絢爛的東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遞給大家的子孫。

  傳遞、守衛中華文化,是讓經典文化的光芒在歷史長河亙古不息,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發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的標識。

  因此,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將中華文化的傳遞與保衛視為己任,守衛大家的文化家園。

  【篇4】

  “民族服飾”一詞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往往說起民族服飾大家都會想起維吾爾族少女綺麗的衣裙,想起苗族華麗的銀飾,想起藏族獨特的藏袍……可是漢服呢?這個占民族百分之九十的民族服飾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

  記得去年在釣魚的島事件鬧得很熱的時候,有這么一篇報道深深地刺痛了作為漢族子孫一員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著漢服出街,眾人誤認為是和服,當街遭扒并燒毀漢服。我不禁深深地問一句:“難道你們真的忘記漢服了嗎?難道你們真的認為旗袍和西裝才是我們漢族的民族服飾么?難道你們眼中的漢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這一刻,我忽然羨慕起日本了。

  羨慕日本由漢服進化并改良的和服閃亮登臺在世界各地;羨慕日本從平安奈良到江戶鐮倉,即使經過明治維新,在今天仍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和服的蹤跡;羨慕日本每年都有活動在宣揚并傳承著和服文明……我不愿為此痛心,不愿漢族祖先的智慧無人贊嘆,不愿我華夏衣冠依靠日本去宣傳,不愿我民族文明消逝于世界……在中國,我漢家兒郎,為什么他們穿上最美麗的服飾,你們卻說他們行為異常、做秀、叛國?為什么我們倍感珍惜的漢服,你們作為漢族子孫的一員竟說它屬于日本……?

  在當今社會,有特色的民族服飾往往是用來分辨不同民族的標志之一??墒菫槭裁?,我不止一次看到民族大聯歡時,各民族的代表穿著屬于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飾談笑風聲其中。而漢族代表卻突兀地穿著西裝站在其中,和任何歐洲國家一樣,和美國,英國一樣……漢服呢?你們的漢服呢?作為漢族子孫的你難道真把漢服給忘了?漢服男兒的瀟灑盻兮,漢服女兒的巧笑盻兮,難道只能在歷尋找了么?難道都只能在和服的身影后尋找了么?

  漢族是全世界被剝奪衣飾文明的民族。歷經鴉、片戰爭到十年的文/革,消逝的文明不盡其數,失去民族服飾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強加于我們身上恥辱的標志,刻意遺忘并坦然接受,實在可恥。中華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讓,喪失自我風格。復興中華,從漢服起,想起漢服那遙遠的一聲聲呼喚!

  記住吧!深深地記住吧!有一條河叫長江,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種服飾叫漢服,有一個民族叫華夏!

  【篇5】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是,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沖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文化,把文明積淀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醫治心靈創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于中國沉淀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悅本無可非議。但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卻是一個不好的征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于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著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文化的本真,意味著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堅守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經典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2020高中生作文關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800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253324 青苹果乐园电影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第138页乱码_暖暖 在线 日本高清_超级乱淫校园txt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