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習資料 > 知識積累 > 第1位防災減災互動科普知識點

第1位防災減災互動科普知識點

奕玲0 分享 時間:

在生活中,由于地震、森林火災、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隨時可能發生,所以了解防災減災知識以備及時自救互救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第1位》防災減災互動科普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發生地震時的自救方法:

一、將門打開,確保出口,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二、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如果是一樓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前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桌子底下,用書包或者書本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三、我們要帶上基本很厚的書或衣服,然后我們要快速跑到寬廣的地方去,在那里等待救援人員。

自救原則:

——要盡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

——盡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采取脫險行動。

——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一時無法脫險,要盡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食品和水,要計劃著節約使用,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

——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墻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互救原則: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后遠”;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后難”;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后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找尋被壓埋的人。

減災防震愛護環境,應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

2.保護臭氧層防止有毒氣體擴散。

3.要節約用電,不過度浪費。

4.小心用火,不亂玩火。

5.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范意識。

火災如何預防和應對?

預防火災

安全用火用電,不亂拉亂接電線,在寢室不使用違規電器;出門要檢查電源是否關閉。不在樓道、陽臺堆放雜物,堵塞疏散通道。

公共場所

撥打119報警,按疏散標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電梯;穿過濃煙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和墻邊,彎腰或匍匐前進;逃生時隨手關閉身后房門,防止濃煙尾隨進入。無法逃離時,退至陽臺或屋頂等安全區域,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高層建筑

當下層樓梯已被大火封堵時,不要強行下逃,可到天臺等安全地點等待援救;如被困呼救無效,可在窗前揮動被單、毛巾等物,引起別人注意。

洪水如何應對?

洪水來臨時

如時間充裕,應向穩固的山坡、高地等處轉移;來不及轉移時,應立即爬上屋頂、大樹等高的地方暫時避險,等待援救;在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體積大的容器,如油桶、空的飲料瓶、塑料桶、籃球、樹木等作為臨時救生品,做水上轉移。

落水自救

不要慌張,盡量讓身體漂浮在水面,頭部浮出水面,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如不會游泳,面朝上頭向后仰,雙腳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擊水面,讓嘴露出水面,呼出氣后立刻使勁吸氣。開車落水,車門打不開時,應該擊打車窗玻璃四角;如車窗打不碎,就等待車子進水,等水完全沒過車輛,車內外水壓一致的那一刻,深吸一口氣,用力推開車門,快速逃離。

雷電如何應對?

室內防雷

關好門窗,盡量遠離門窗、陽臺和外墻壁;不要靠近、觸摸任何金屬管線,包括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盡可能地關閉各類家用電器,并拔掉電源插頭雷雨天氣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室外防雷

找地勢低的地方蹲下,雙腳并攏,手放膝上,身向前屈;遠離樹木、電線桿等尖聳孤立的物體;不要打傘,不要使用手機。

車內防雷

不要將車停在空曠的空地或高地上,或是樹下、高大的煙囪下;不要忘記收回汽車天線,并切記關掉發動機引擎和收音機等設備;不要輕易下車,并關好車門車窗;不要觸摸車窗把手、擋桿、方向盤等,把雙手放在大腿上。

1194384
青苹果乐园电影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第138页乱码_暖暖 在线 日本高清_超级乱淫校园txt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