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總結
推薦文章
生物筆記是簡化了的課文重點。聽課時,將老師講授的重點記錄下來,可加深印象,減輕考試復習的負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1
1、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2、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 、關節和 肌肉組成的,骨和關節構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206塊骨連接而成,約占提供的20%。骨連接包括不活動的連接,半活動的連接和活動的連接(即關節)
4、關節組成:關節面(關節頭和關節窩)、關節腔、關節囊。
5、關節囊 及其外面的韌帶有增強關節牢固性的作用;關節腔內的滑液和關節軟骨 具有增加關節靈活性的作用。(關節軟骨可起到緩沖作用,并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6、脫臼是指 關節頭 從關節窩里脫落出來。
7、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骨骼起杠桿作用;骨骼肌起提供動力作用。
8、骨骼肌的組成: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叫 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一塊骨骼肌兩端的肌腱 著生在至少兩塊骨上。
9、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原因。
10、骨的運動靠 骨骼肌的牽拉,骨本身不能運動。
11、為什么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
12、屈肘時, 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手體重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處于收縮狀態;雙手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處于 舒張狀態。
人體任何動作的產生都需要多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過神經系統 的調節作用。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13、動物運動的意義(了解)
14、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15、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多,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16、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學習行為能讓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
17、觀察動物行為的方法:觀察法和 實驗法。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不同,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由于遺傳因素等的影響,即使條件一樣,學習速度也會有差異。
18、“嘗試與錯誤”是常見的學習行為。
19、社會行為的特征: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
20、蟻王:與蟻后交配。蟻后:產卵。工蟻:筑巢、喂養雌蟻、雄蟻和兵蟻。兵蟻:保衛蟻巢。
21、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是群體分工合作的必要條件。動物的 聲音、氣味和動作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螞蟻靠氣味進行通訊)蝶蛾類雌雄蟲之間利用 性外激素交流信息,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易揮發的物質。 可以用來誘殺農業害蟲的原理:干擾雌雄蟲之間的信息交流,使雄蟲無法判斷雌蟲的位置,無法交配。
22、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正是由于物質流 、 能量流 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2
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各種生物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 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動物與植物之間存在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
3、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種類、數量和 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4、物質循環:(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 到生物體,再從生物體返回無機環境 的過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動物的遺體或糞便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6、動物幫助植物傳粉:使植物順利的繁殖后代;
幫助植物傳播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7、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 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如長頸鹿與抗荷服,螢火蟲與冷光燈,蝙蝠的回聲定位與雷達,蛋殼與薄殼建筑,蒼蠅與照相機,人腦與智能機器人,蝴蝶與人造地球衛星。
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3
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種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種子→新一代植株。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應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B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
(1)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b.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減少水分散失。
(3)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1.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 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蝗蟲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3. 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1.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營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輔皮膚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發育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3)雄蛙鳴叫的意義是求偶,雌雄蛙抱對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注意:兩棲動物的發育只說是變態發育,不再區分到底是不完全變態發育還是完全變態發育。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內受精。
2.鳥卵的結構與功能:如圖:課本P17卵殼和卵殼膜對卵起保護作用,在卵殼上有許多起氣孔可以透氣,以確保卵進行氣體交換。卵白對胚有保護作用,還能供給胚胎發育所需的養料和水。卵黃膜起保護作用。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部分,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胚盤是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內有細胞核。系帶懸掛卵黃,固定和減震,利于孵化。氣室儲存氣體,由內外兩層卵殼膜構成。
3.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其中求偶、交配、產卵是鳥類生殖和發育必經的過程。
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總結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期末復習提綱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