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復習提綱資料

立苗1147 分享 時間:

達爾文說過,“關于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許多專家學者的體會也是這樣,即怎樣學比學什么更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復習提綱資料,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復習提綱資料1

細胞的基本結構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一、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

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細胞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

選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原因:因為材料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節:取材用的是新鮮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

二、與生活聯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細胞壁成分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護

四、細胞膜特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舉例:(腌制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細胞膜其它功能:維持細胞內環境穩定、分泌、吸收、識別、免疫

第二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雙層膜

葉綠體:存在于綠色植物細胞,光合作用場所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

(2)單層膜

內質網: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脂質合成的場所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

液泡:植物細胞特有,調節細胞內環境,維持細胞形態

溶酶體:分解衰老、損傷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3)無膜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中心體: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合成肽鏈)(加工成蛋白質)(進一步加工)(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

三、生物膜系統

1、概念:細胞膜、核膜,各種細胞器的膜共同組成的生物膜系統

2、作用:見課本49頁。

使細胞具有穩定內部環境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

為各種酶提供大量附著位點,是許多生化反應的場所

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生命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1、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是什么?

2、為獲得純凈的細胞膜,應選取什么材料做實驗?理由是什么?

3、欲使細胞破裂,對所選材料進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4、細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細胞膜的兩個特性?

7、細胞器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什么?不具膜結構的是什么?

8、被稱為“消化車間”的是哪種細胞器?

9、植物葉肉細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組細胞器是什么?

10、蛔蟲的細胞內肯定沒有哪種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動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線粒體與葉綠體如何將能量轉換的?

13、在動物細胞內,DNA分布在細胞的什么結構中?

14、與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么?分別有什么功能?15、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是什么?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什么顏色?

16、細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質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是什么?

20、哪些細胞沒有細胞核?

基因工程簡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標準概念:在生物體外,通過對DNA分子進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對生物的基因進行改造和重新組合,然后導入受體細胞內進行無性繁殖,使重組細胞在受體細胞內表達,產生出人類所需要的基因產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們的意愿,把一種生物的個別基因復制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內切酶(簡稱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點:特異性,即識別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點。

③結果:產生黏性未端(堿基互補配對)。

B.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

①連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鍵,不是氫鍵。

②結果:兩個相同的黏性未端的連接。

C.基困的運輸工具——運載體

①作用:將外源基因送入受體細胞。

②具備的條件:a、能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并穩定地保存。b、具有多個限制酶切點。

c、有某些標記基因。

③種類:質粒、噬菌體和動植物病毒。

④質粒的特點:質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運載體。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驟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們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島素基因、抗蟲基因、抗病基因、干擾素基因等。

提取途徑:

B.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用同一種限制酶分別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DNA(運載體),使其產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將切割下的目的基因與切割后的質?;旌?,并加入適量的DNA連接酶,使之形成重組DNA分子(重組質粒)

C.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常用的受體細胞: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酵母菌、動植物細胞

D.目的基因檢測與表達

檢測方法如:質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腸桿菌細胞放入到相應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長,說明細胞中含有重組質粒。

表達:受體細胞表現出特定性狀,說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達過程。如:抗蟲棉基因導入棉細胞后,棉鈴蟲食用棉的葉片時被殺死;胰島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后能合成出胰島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發展前景A.基因工程與醫藥衛生B.基因工程與農牧業、食品工業

C.基因工程與環境保護

記憶點:

1.作為運載體必須具備的特點是:能夠在宿主細胞中復制并穩定地保存;具有多個限制酶切點,以便與外源基因連接;具有某些標記基因,便于進行篩選。質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運載體,它存在于許多細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夠自主復制的很小的環狀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驟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③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④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3.重組DNA分子進入受體細胞后,受體細胞必須表現出特定的性狀,才能說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達過程。

4.區別和理解常用的運載體和常用的受體細胞,目前常用的運載體有:質粒、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體細胞有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酵母菌和動植物細胞等。

5.基因診斷是用放射性同位素、熒光分子等標記的DNA分子做探針,利用DNA分子雜交原理,鑒定被檢測標本的遺傳信息,達到檢測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療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導入有基因缺陷的細胞中,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9、生物的進化

(1)自然選擇學說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2)物種: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下能夠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產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個體。

種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

種群的基因庫:一個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4)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自然選擇學說。

記憶點:

1.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3.隔離就是指同一物種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其作用就是阻斷種群間的基因交流,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中向不同方向發展,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和重要環節。

4.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區別:生物進化是指同種生物的發展變化,時間可長可短,性狀變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頻率的改變,不論其變化大小如何,都屬進化的范圍,物種的形成必須是當基因頻率的改變在突破種的界限形成生殖隔離時,方可成立。

5.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含有該物種的全套遺傳物質,都有發育成為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體內,細胞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為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復習提綱資料2

【細胞核】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最后,希望精品小編整理的高一生物細胞核知識點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細胞器】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_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瘜W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細胞膜】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

(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復習提綱資料相關文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復習資料分享2021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三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大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整理最新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總結歸納最新5篇

高中高一生物重點知識復習資料202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大全

最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三篇

精選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三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點復習提綱資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741928 青苹果乐园电影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第138页乱码_暖暖 在线 日本高清_超级乱淫校园txt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