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新心得體會范文5篇
推薦文章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新心得體會范文5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篇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不忘初心”的明鏡、映照“美好未來”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十九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作為普通黨員應該怎樣做到自身硬呢?
一、不忘初心。我們黨成立就肩負了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此之前,很多中國人也為國家獨立、民族振興付出了犧牲,但沒能實現。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們要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以中國共產黨人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斗精神和赤子之心,嚴格要求自己。
二、牢記使命。共產黨人是人民的隊伍,是一切為了服務人民的。群眾的掛念和關心是對我們共產黨員最大的榮譽。我們要樹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意識,服務群眾,不忘我們共產黨人永遠的宗旨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因此我們要發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人民是歷史的開拓者,也是推動國家不斷向前進步的根本力量,無論是國家各項政策的出臺還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都體現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源于人民,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中心地位的思想。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讓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為這八個字,奉獻一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篇二】
2020年1月8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自去年5月底開始,主題教育自上而下分兩批進行,至今基本圓滿完成基本任務。但是,形式上的主題教育結束了,實質上的主題教育也結束了嗎?沒有。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一輩子的事。主題教育不只是形式上的短暫的一個階段性的活動,而是常態化連續化的堅守;應該把主題教育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
中國共產黨歷來具有刀刃向內、刮骨療傷、勇于革新的優良傳統。八七會議、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延安整風、關于整理問題的討論......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發現問題積極整改、遇到挫折主動求變的一個縮影;98年關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著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分析問題的透徹性、解決問題的及時性。而今開展主題教育,只是共產黨砥礪奮斗史上的璀璨明珠之一。
主題教育助力黨員干部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增強了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提振了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強化了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主題教育涵養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消除了一些可能動搖黨的根基、阻礙黨的事業的因素。進一步常態化推動主題教育繼續走深走實,將使中國共產黨不斷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使全國人民保持自我改善、積極向上、奮進努力的精神狀態,引領帶動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社會、生態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對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
所以,主題教育不會就此止步,而會常態化推動,融入到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行動中、干事創業激情上,融入到每位黨員干部的血脈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篇三】
七月,藍天如洗,鴿哨嘹亮;七月,江山如畫,鮮花怒放;七月,彩旗飄揚,笑語歡唱。九十七年風雨兼程,說不盡的坎坷滄桑;九十七年風云巨變,道不完的偉業輝煌!中國共產黨像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刺破夜空點亮黎明;像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中搏擊狂風暴雨;像一只經久不息的號角,始終吹奏著時代的強音。
憶往昔崢嶸歲月,百年史浸滿多少屈辱的淚水,數十年抗爭又流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的滿腔熱血。1921年7月1日,一艘南湖上的紅船從黎明中駛來,十幾個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穿過無邊的黑暗,躲過追逐的槍炮,艱難又執著地舉起了拯救中國命運的火種,中國革命放射出第一道絢麗的曙光,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航向。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昂首闊步,劈波斬浪,走過兩萬五千里真理的跋涉,走過萬馬齊喑硝煙焦土的戰火,走過迷茫停滯、撥亂反正的十年浩劫,走過改革開放萬象更新的陽春三月,走過港澳回歸國人振奮的世紀更迭……
這是一條坎坷的路,一條光明的路,一條偉大的路,一條堅定的路。今天,我們的祖國像一棵蒼勁的青松,在經歷了97年風風雨雨之后更加傲岸挺拔。
今天,作為一名法院干警,我深知,我們一定要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期把黨的思想精神發揚光大。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只要我們充滿著執著的信念,我們就沒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難;只要我們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無論道路有多艱難,我們都不會畏懼,不會退縮——因為前方有我們敬愛的、偉大的、光榮的黨。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些黨員,他們的步履總是匆匆,因為他們總有辦不完的案件;除了法官制服沒有時尚的衣裳,因為案牘勞形讓他們來不及自我欣賞;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謙遜的微笑,因為他們常年面對的大多是最基層的群眾。他們,是一面面昂揚的旗幟,以拳拳丹心抒寫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赤誠,他們也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也正是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和滿腔的熱情撐起了法治的朗朗晴空,一次又一次書寫著我們人民法院的光榮!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像這些默默耕耘的黨員干警一樣,堅定理想信念,永懷一份對審判事業的踏實與執著,凝聚起青春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干、奮力拼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篇四】
作為一名法官,我們的信仰是什么?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法官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如何體現?工作中該如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些都是我時常問自己的問題。
我想,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才能感受到“法官”這個職業的真正意義所在,才能無怨無悔地繼續前行。我認為,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應該擁有“六顆心”:第一顆心:忠誠心。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這是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只有常念忠誠,把忠誠銘記于心,才能感受到黨和國家所賦予的重大使命,才能感受到人民的信任與期盼,才能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第二顆心:感恩心。感恩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并養育了我們;感恩黨和國家,因為是黨和國家培育我們成長,使我們成為棟梁;感恩工作,因為是工作給了我們生活來源,并從中體會了職業的快樂,追求到了人生的價值。第三顆心:善良心。善良是法官做人的底線。有言道,法官之上是法律,法律之上是良心;小節不察生大隙,舉頭三尺有神明。作為一名法官,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有一顆善良心,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已的良知,才能使自已所辦理的每一件案件擺脫人情、金錢、關系的束縛,才能戰勝邪念,維護法律的尊嚴。第四顆心:公正心。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法官的神圣職責。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將公正司法作為最基本價值追求。要堅持秉公斷案、不徇私情;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各方當事人;要嚴把證據關,不偏聽偏信;要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并重;要在案件的裁判結果上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只有公正司法,法官才能托得起手中的天平,稱得上合格的法官。第五顆心:為民心。始終把人民裝在心中,是法官的宗旨理念。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人民的法官,時時刻刻都要為民著想。為民,關鍵在做,當群眾對某個法律問題不理解時,我們能夠耐心講解,這是為民;當群眾路途遙遠,不方便到法庭參與訴訟時,我們主動到田間地頭開庭,方便群眾,這是為民;當群眾情緒激動、心情低落時,我們主動遞去一杯溫暖的茶水以安撫其情緒,這是為民。把人民放心中,就永遠不會失去司法的根基,司法裁判就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同和尊重。第六顆心:廉潔心。做到清正廉明、無私奉獻,是法官的基本操守。法官應當具有異于常人的睿智,高于常人的品格,獨立于世的價值取向。無論別人怎么做,無論別人怎么想,也無論社會風氣如何變化,法官務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到自重;務必要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做到自省;務必要嚴格約束自己,做到自律。清清白白辦案,堂堂正正做人,永遠保持清正廉潔,正是一名法官的立身之本。
維護核心、永遠跟黨走。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捍衛公平正義,捍衛法律權威。讓我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向“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努力前進,以新氣象新作為,創造新業績,努力成為一名讓黨放心,讓老百姓滿意的、合格的人民法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