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扶貧電視劇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感人范文
推薦文章
《山海情》的故事從1991年延及當下的中國,以閩寧鎮的發展歷程為創作命題,展現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政策背景下,福建和寧夏兩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描繪了一幅雄厚壯闊的脫貧故事畫卷。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2021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2021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一
一部讓你淚流滿面的主旋律精品
“1月24日,《山海情》大結局后許多人未眠,凌晨一點過了,還在朋友圈發各種動態?!庇啾偈菍幭墓淘?,是當年從西海固走出來的移民。他眼含熱淚看完了全劇,感慨萬千,夜不成寐。
電視劇《山海情》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題并組織創作,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人民在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不斷探索脫貧致富路徑,通過奮斗獲得美好生活的故事。它既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開年大戲,也是國家廣電總局“理想照耀中國”電視劇展播活動的重頭戲。
該劇1月12日首輪播出,據“中國視聽大數據”(VCB)統計,首周每日平均綜合收視率達1.340%,次周收視穩步上漲,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播出的配音版綜合收視率達1.466%,東南衛視、寧夏衛視播出的原聲版在綜合收視率上也取得了近年的最好成績。劇集一路高開高走,形成了觀眾追劇、輿論熱議、專家贊許、業界矚目、社交平臺評分登頂的罕見現象。
昨天,由國家廣電總局主辦的電視劇《山海情》創作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參加會議并作講話。與會者一致認為,該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傾情創作的創作態度,受到了觀眾的認可。觀眾紛紛化身“精神村民”,去挖掘故事背后的原型人物,用從觀劇中汲取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激勵現實生活,這部破圈的電視劇不僅讓觀眾再次體會到現實主義的魅力,也再一次確證——主旋律作品是時代的最強音。
閩寧鎮的豐厚題材,為創作提供了精神的高峰、藝術的廣闊
《山海情》的故事從1991年延及當下的中國,以閩寧鎮的發展歷程為創作命題,展現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政策背景下,福建和寧夏兩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描繪了一幅雄厚壯闊的脫貧故事畫卷。不長的23集何以鑄史詩?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該劇能后來居上、攀上高峰,雄辯地證明了黨領導文藝的成功之道?!罢嬲邳h的領導下實現了扶貧題材乃至新農村建設大題材的創作,它在資源配置上有獨到的眼光,有深入的開掘,使得《山海情》具有了扶貧題材高峰上的精神高度、渾厚的文化內涵、感人的藝術價值?!眲≈?,從涌泉村到金灘村到閩寧村直到閩寧鎮,一路衍變正對應著我們國家近30年來扶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看來,閩寧鎮的故事題材厚重而宏大、真實而具體。其中既有辛酸的貧困史,又有一代人艱苦奮斗脫貧的精神奮斗史,更有一個展現在全體世人面前的讓人意想不到的脫貧攻堅赫赫成果。
閩寧鎮的題材豐厚,幾乎可以涵蓋中國脫貧攻堅道路的全部內容。東西協作、移民搬遷、生態建設、發展生產、養殖種植、勞務輸出、技術引進、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等,這些改變貧困的中國方案給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馳騁空間。李京盛說:“它不僅寫通過一條道路、多種經營打開思路,帶動一個村子富起來了,而且是從一家一戶一村一鎮起步,進而到縣、到省直至中央整個扶貧的偉大部署,寫出了中國這場脫貧攻堅戰的整體部署和實施方法?!?/p>
到生活和人民中去,現實主義創作精神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立身之本
劇集播出至今,微博上有兩句留言深深觸動了創作者?!叭绻餍呻娨晞《际沁@么好看,我宣布我愛看主旋律”;“這兩天我每天只想鉆到電視機中幫村民賣蘑菇”?!渡胶G椤泛我粤钣^眾哭著笑著感動著思考著?仲呈祥說:“它昭示了一條真理,作為大眾化的電視劇創作,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生命力、感染力,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立身之本?!?/p>
回首創作歷程,編劇王三毛直言一開始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后來,主創團隊再次出發,重走閩寧鎮、西海固、福建,又見了許多人、聽到許多往事,生活和人民給了主創靈感與思路。他說:“我們決定用文學的表達、文學的力量,寫出100多萬吊莊移民的心靈史,給時代一個交代,給后人一個記錄?!?/p>
許多與會專家都提到,《山海情》最讓人動容的即在一個“真”字。因為扎進了土地和人民中,劇本記下了西海固地區“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許多細節;扎進茫茫戈壁,劇組用求真求實的態度在置景、服化道等方面做到了極致;也因為主演們深深理解了這一方水土、土地上的人民,他們塑造出的角色才令無數觀眾相信,這就是土地里長出來的人、就是曾經發生過的事。
一路真情實意地創作,作品走到了無數人心里,也立住、留下了一個個深受觀眾熱愛的人物形象。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以馬得福為例:“他立足‘苦瘠甲天下’的鄉土,跟著張樹成的腳步,圍著大有叔、栓悶叔、白校長、水旺、尕娃這些‘吊莊戶’的日子轉,在胼手胝足、執著隱忍中成長,走忠于職守的‘獨木橋’、棄個人榮貴的‘高速路’。他和張樹成一樣,歷盡風沙、不減風骨,是寧夏人民的赤子,是中國共產黨員的楷模?!碑攧±飫⊥獾娜硕紡纳詈腿嗣駚?,一部好劇有了最真誠的泥土芬芳、生活氣息。
厚重而淳樸的中國文化風格,構筑了作品不竭的情感力量之源
《山海情》的尾聲,閩寧鎮移民的第二代少年跑回大山里的老家,滿目蒼翠,村頭父輩當年留下的涂字成了最美預言——“水最甜的地方”。猶記得,劇集開篇時也曾有五六個孩子企圖“逃離”大山。時空交疊互相呼應,劇里的故事有了詩意的升華和表達。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一川認為,該劇很重要的一個成功啟示,在于它深入挖掘到了易地搬遷故事所蘊藏的地緣美學密碼?!耙环矫?,飽含黃土地深情的寧文化與擁有大海般寬闊無邊胸懷的閩文化之間形成‘山’與‘?!幕ブ蝗?,彼此不同的地緣文化精神在此刻形成相互對話和融通;另一方面,涌泉村李姓人對逃荒而來的馬姓人的慷慨接納、融匯共生之地緣傳統,也獲得當代傳承?!?/p>
“真實的中國故事和淳樸的中國文化風格形成了《山海情》真實的情感力量之源?!崩罹┦⒄f。劇中許多情節,都折射了厚重而淳樸的中國文化傳統:比如凌一農教授,他不僅探索出種蘑菇致富的脫貧路徑,還四處奔走幫村民打開銷路,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只為一個承諾。他更循循善誘帶出了馬得寶等一批年輕徒弟,在貧瘠的土地留下科技扶貧的希望和信心。又如白校長,他一心為了學生,體現教育扶貧的理念。王一川說:“這兩個人物,呈現出一閩一寧而閩寧合璧的組合格局,屬于劇中最用心用力而又感人肺腑的靈魂式人物。靈魂人物的設立及其精神支柱作用的傳達,深化了全劇脫貧攻堅題旨及其文化意義?!?/p>
2021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二
脫貧攻堅做到“三好”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即將打贏,我們應該在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總結出一套長效機制,推進人民群眾生活再上新高。
配強一名好書記,致富帶頭受人擁戴。黨委書記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在基層得以落實的“領頭雁”,在新時期新常態下,只有通過選優配強社區黨委書記這一關鍵崗位,才能有力夯實社區黨組織基礎,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使基層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再出實效。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帶頭致富能力強”的用人標準,將社區內返鄉創業能人、復退軍人、退休機關干部、大學生社區官等群體中基礎素質較好、群眾公認度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后備干部庫中,當作接班人進行重點培養。通過不斷完善社區后備干部隊伍選拔制度,增強社區發展潛力和后勁,吸引更多的社區創新創業人才回家任職,帶領大家勤勞致富。
建設一個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謀發展。一個好的集體,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黨委班子。只有好的黨委班子,才能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才能帶領社區集體在勤勞致富工作中長期位于領先地位。為此,我們要始終保持“全面抓、從嚴抓、經常抓”的政治定力,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固定學習日、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制度,落實“會前一刻鐘”學習制度,精選學習內容,學深學透新思想,精準把握工作“風向標”。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選準一個好路子,促進推動強村富民。在探索發展新路的過程中“拿來主義”是見效最快的,我們在借鑒經濟發達地區成功經驗的同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種脫貧致富的路子。選對路子,是一個地區脫貧致富、發展進步的關鍵。第一書記、黨委書記要多到田間地頭去,訪民情,查民難,切實了解群眾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帶頭實施,充分發揮好黨員干部引領帶頭和先鋒模范作用?;鶎幼钊钡氖琴Y金,選準路子后,上級有關領導部門要出資金、給政策,確保好路子能夠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貧困群眾心中的畏難情緒,建立自主脫貧的信心,最終達到真脫貧、脫真貧,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配強一名好書記、建設一個好班子、選準一個好路子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實現長效脫貧、永久脫貧。
2021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三
7月3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其“時代楷?!狈Q號?!伴}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決策,承載著他的殷切囑托。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決戰之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被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寧夏回族自治區物寶天華、人杰地靈,有著“塞上江南”的美稱,但在這樣一片寶地上,貧窮也曾是長期困擾寧夏人最大的問題。為了與貧困決戰,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西部計劃志愿者,自1996年起扛起了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24年風雨同舟,他們用一滴滴辛勞的汗水,凝聚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迸發了鼓舞人心的強大動力。他們是習近平親自開創的“閩寧協作”事業的堅定踐行者,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接續奮斗者,是社會扶貧創新的發展先行者,是全球減貧治理中國智慧的積極探索者。
從福建到寧夏,盡管相隔千里,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牢記囑托,辛勤付出,不僅為當地帶去了項目、資金和技術,也帶去了東部開放發展的理念和經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中,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他們用實踐探索真知,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為全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樹立了很好的標桿、榜樣?!伴}寧協作”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戰勝貧困的成功典范,“時代楷?!睒s譽稱號實至名歸。
在決勝決戰之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依然在堅持,他們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以敢拼敢闖的勁頭,一手抓已脫貧人口鞏固提升,一手抓未脫貧人口穩定脫貧,持續發力穩固脫貧成效。全國各地要從“時代楷?!比后w身上汲取前進力量,學習他們身先士卒的勇氣、久久為功的堅持、持之以恒的拼搏、無私奉獻的努力,以及他們“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努力為高質量完成脫貧目標而奮斗。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唯有緊緊全力推動對口協作項目實施,依托當地自然資源,把“輸血”與“造血”、“硬件”與“軟件”結合起來,不斷強化對口地區的“造血”功能,推動當地產業走向規?;?、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之路,才能幫助對口幫扶地脫貧摘帽,創造更多的“閩寧協作”故事。
2021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四
初心不改魚水情 使命不渝扶貧志
從上山下鄉帶領梁家河父老鄉親開啟反貧困生動實踐,到福建、浙江等地方任職不斷豐富扶貧開發重要論述,再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承諾;從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到大涼山火煻邊與彝族群眾促膝長談脫貧攻堅,再到深入重慶華溪村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情況;總書記始終將脫貧攻堅系于心間,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夙夜在公的勤勉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情系扶貧,一枝一葉總關情。1969年,年僅15歲的習近平到陜西延川縣文安驛鎮的梁家河插隊落戶,在這里一干就是7年,他帶領群眾打淤泥壩、修梯田、建沼氣,辦鐵業社、縫紉社、小賣部等,發展生產,改善生活,開啟了反貧困的生動實踐。7年的農村生活、7年的甘苦與共,不僅使他和陜北鄉親們結下了深厚情誼,也使他從小就對農村、農民和腳下的熱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對中國“三農”和貧困問題有了深刻理解,對改變國家、人民、民族的命運增添了毅然決然的抱負和擔當。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關于“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的提問時說道:“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近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暗捅Qa助有多少?”“土地流轉一年收入多少?”“醫藥費花了多少?報銷了多少?”這一連串關切的問詢發生在重慶石柱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貧困戶譚登周家中。言之諄諄,情之切切,這片赤子之心始終如一,情牽著百姓民生的一枝一葉,閃耀著“民為根、民為本、民為天”的思想光輝。
久久為功,精準發力,一件接著一件干?!柏毨е?,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币宦纷邅?,總書記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僅用情,更是用力,一步接著一步規劃、一件接著一件干。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提出了“兩個重中之重”,并不斷下大力氣解決“三農問題”,農業部調整為農業農村部,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了統籌保障和頂層設計。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概念,此后不斷豐富形成“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方略。2014年確立了我國第一個“扶貧日”,2015年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等重要論述,2018年又提出堅持脫貧攻堅目標標準、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以及堅持群眾主體,堅持群眾為主體激發內生動力等重要論述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年接著一年干,人民群眾的期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作風,滴水穿石、精準發力,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凝心聚力,同奔小康,一個都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4月15日至17日在重慶考察,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時強調,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抓好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越 戰越勇。時值全市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引,以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為抓手,盡銳出戰、迎難而上,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赴重慶考察調研,深入集“老、少、邊、窮”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問民生、察民情,給我們的人民群眾增添了脫貧信心,給我們的扶貧隊伍振奮了攻堅精神,給我們的脫貧攻堅指明了決勝方向?!胺鲐毜缆非f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秉h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東部經濟發達縣結對幫扶西部貧困縣“攜手奔小康”行動和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行動……舉國上下勠力同心,五湖四海守望相助,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就是讓黨領導的一切力量全面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共同助力實現全面小康,確保脫貧攻堅路上一個都不會掉隊,一個都不會少。
2021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五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發展壯大村黨組織,重中之重是要選好帶頭人?!渡胶G椤分旭R得福作為村支書,人雖然年輕但卻是整個吊莊戶的主心骨。他由最初勸說村民吊莊移民,到為全村通電不斷奔波,再到后來帶領村民學習種植雙菇技術,并冒著丟“烏紗帽”的危險,解決雙菇滯銷問題。馬德福的一系列決定讓我們看到了干部的責任和擔當,他事事以群眾利益為上,有困難會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F實基層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感慨有些村子一線工作開展不力,其實關鍵還是帶頭人偏軟,責任心和擔當的勇氣缺失的根源。其實,只有多一些“馬德?!币粯拥膸ь^人,多從群眾角度思考,走實群眾路線,增強責任心和擔當的勇氣,如此才能獲得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基層黨組織的腰桿也才能真正硬起來。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劇中的女主角水花,她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溫柔,在那個窮苦的年代,父親僅僅因為婆家有一頭驢就逼迫她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后來丈夫又因意外癱瘓在床。命運雖不公,水花卻依舊不失勇敢和剛毅,她說服丈夫,用木板車子拉著丈夫和女兒走了七天七夜,整整四百多公里地,主動去了“玉泉營”,以自己柔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并積極學習種植雙菇技術,把剛柔并濟的女性力量演繹得生動十足。水花的精神力量能打動觀眾,也正是因為它是現實生活中脫貧工作里的真實縮影。脫貧必先扶志,貧困戶要想實現長效脫貧,摘掉貧困的“帽子”,政府扶持僅僅是一方面,還要將“輸血”變為“造血”,敢當和水花一樣當“主動脫貧第一人”才最可貴。面對任何難題,從“實”處著手,不等、不靠、不要,丟掉守舊觀念,不怨天尤人。像“拓荒?!币粯尤^斗,去不斷創造美好的生活,如此才能繪就我們神州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奉獻是什么?“奉獻”是劇中白老師在村民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也要對教育有“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守。奉獻,是為響應國家號召對口支援寧夏的福建干部群眾們,他們用無私的鼓勵和付出,帶動寧夏的勞務輸出、招商引資,開啟了寧夏人民的美好新生活。奉獻,是來自老一輩的人民群眾的執著堅守,正如劇中移民搬遷的目的地玉泉營,并非一片已建成的樂園,而是一塊等待鄉親們自己去開荒拓土、從零建設的新家園,涌泉村吊莊戶們靠的是自力更生,墾荒、挖水渠、種樹,一步一個腳印地在飛沙走石的土地上去開拓自己心中的家園,開拓祖國的美好河山。春去秋來,他們一生的堅守就是一種精神豐碑,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將血一點一滴地流干,這種奉獻的精神,傳遞了社會的正能量,更應成為今天的我們基層工作人員不斷努力的風向標。
2021扶貧電視劇山海情個人觀后感1000字感人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