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
推薦文章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以重大考古成就詮釋“中國之新疆”歷史本質。那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血脈交融》觀后感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血脈交融》觀后感800字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篇一
我的祖國是一位偉大無私的母親,日日夜夜為14億兒女操勞著;面對創傷她毫無怨言,而這位母親的高齡足有五千年了。她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啊!她曾走過陰森小道,她曾走過泥濘土路,她曾走過坎坷長路。面對災難她總是不屈不撓,傲然屹立挺過來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總讓人流連忘返。擁有風土民情的56個民族,多么讓人想擁有“知彼”的愿望啊!我的祖國是發展中國家,而它的發展之迅猛讓世界惟之驚嘆.那頭沉睡的東方巨獅已經醒來,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面貌煥然一新,它現已踏入世界強國之林。
我愛偉大的祖國,但我更愛養育我的新疆?!拔覀冃陆玫胤窖?天山南北好牧場……” 相信這首《新疆好》所有土生土長的新疆人耳熟能詳。是呀,新疆好,山好、水好,人更好。這悠揚的歌聲飄過了天山,飄過了草原,飄過了沙漠戈壁。草原上牛羊肥壯,馬兒奔跑;天山南北瓜果飄香;葡萄架上掛滿了紫晶;蘋果園里的紅寶石掛滿枝頭;綠油油的瓜地里的瓜果一個頭一個比一個大;冰山雪地卻有另一番風情,絲毫不比江南的水榭亭臺缺乏詩情畫意。
新疆這廣袤的土地,它就占據了整個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在那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育著2千多萬新疆的各族兒女。獨特的氣候與地理環境賦予它“瓜果之鄉”、“歌舞之鄉”的美譽。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域與戈壁瀚海共生,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映襯著一望無際的林海,既有一瀉千里的河流,猶如萬頃碧波草原,又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影,神秘莫測的大漠奇觀。重巒疊嶂、綿延萬里、氣勢雄偉的天山山脈從東到西橫亙在新疆中部,把新疆分成南、北疆兩大部分。北疆草場豐腴、樹木蔥郁、山河壯美,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稱。南疆有中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與“華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大漠戈壁深處生長著一棵棵胡楊在風沙的吹打下毫不動搖,再與那連綿不斷的山丘形成了一幅象征著新疆民族意義與獨具性格的風景圖。大自然的滄桑變化給這里留下了嚴峻的一頁,卻也孕育了豐富的寶藏。
美麗富繞的新疆,以其寬廣的胸懷,壯美的山河,獨具的神韻,迎接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
看啊!這就是我偉大的祖國,這就是地大物博、養育我整整十一年的美麗、富繞的新疆。今天的新疆正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迸發出驚人的發展潛力。2000多萬各族人民秉承著“愛國愛疆,團結奉獻,勤勞互助,開放進取”的新疆精神,團結奮斗,為了在新疆這片西域熱土上好好的呵護我們這個大家庭,大家都在維系來之不易的團結、穩定的社會環境。
美好家園的建造,少不了大家的努力,讓我們一起為了創建美好家園而奮斗吧!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篇二
構筑中國表達的底色與底氣
紀錄片在記錄歷史與反映現實面前,常憑借其客觀性、現實性等特點,跨越諸多不同社會歷史文化的現實差異,利用真實的畫面、公允的解說、詳盡的數據等手段真切地呈現我們所處世界的一隅或是歷時的變遷,深深打動著觀者,引發啟迪和思考。作為具有國際化屬性的文化產品,其也具有跨語言、跨文明傳播的優勢。
近日,正在熱播的八集歷史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一次以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維度,在中華文明的大視野、中華文化的大立場下,向公眾講述著我國新疆地區的五千年歷史脈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新疆的命運始終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邊陲、深居亞歐大陸腹地,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也是多種文明和宗教傳播匯聚之地。自西漢設西域都護府以來,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歷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設官建制、頒布政令,對新疆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給予其悠久而厚重的歷史以尊重,才能讓歷史的印記講述事實。
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以“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為創作宗旨,歷時近兩年,拍攝珍貴文物500多件,探尋重要遺址遺存百余處,用充滿魅力的鏡頭語言記錄下了歷史存在的諸多事實。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用航拍鏡頭,從空中俯視,從人們無法直觀感受的空中視角展示了重要遺址全貌。鏡頭飛過天山南麓的輪臺西域都護府古城遺址,也穿越過交河故城,一座座城郭遺跡,壯觀遼闊,宛若一艘古老的大船,航行在歷史的瀚海之上,讓我們得以目睹在中央的統治下,古代各時期西域的繁華與鼎盛。
這部紀錄片還以文物為切口,用清晰的視角細細描繪著每一處微小細節,光與影、明與暗在紙文書、木牘、銅幣等文物上流動變換,極富藝術感的鏡頭讓文物所經歷的時間流淌都被一一展示與記錄。
揭開歷史的帷幔,文物上記錄的文字史實再一次向世人證實,新疆地區一直都與中華各民族血脈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明。立足當下,讓現實的畫面還原本相。在中華文明的畫卷上,中原和西域之間,文化共性的背后,是更深層的相融相知,才得以形成千百年來的多姿多彩。
在《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的鏡頭下,信仰伊斯蘭教的塔吉克族婦女正在向空中拋灑面粉,持守著塔吉克族這一流傳千余年的古老傳統;新疆地區的古老清真寺采取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制,斗拱飛檐、雕梁畫棟;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中國文人畫藝術裝飾著信仰的殿堂;多種宗教場所比鄰而居,和諧共存……深刻揭示了在新疆這個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區,各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懷抱中孕育發展,多教互鑒通和、交融共存,才是新疆宗教關系的主流等一系列真相。
在“回溯歷史,立足現實”之余,《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還通過大量的史實解說、場景還原、特效動畫等,還原古代戰場、遺址等,將歷史完整有序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也通過壯美的航拍,將新疆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騰的河流、生機盎然的綠洲一一呈現,驚艷了感官。
無論從哪一種維度來審視現實與歷史,新疆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國際傳播環境“西強東弱”,西方媒體壟斷國際輿論,罔顧事實,片面誤讀中國報道,指手畫腳,對我國治疆政策、宗教政策抹黑歪曲。近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傳媒、科技等行業的高速發展,國內外聯系愈加緊密,國際國內的兩大輿論場也逐漸打通。
我國主流媒體開始轉變輿論策略,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開始主動參與到國際輿論的議題設置當中。從記錄新疆暴恐事件的《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到揭露香港修例風波背后故事的《紫荊花開》,再到這部真實平和講述新疆五千年歷史發展脈絡的《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憑借多敘述形式、多展現手法,無不深刻揭示了境內外極端勢力行為的實質,真實呈現了在中國治理下新疆地區、香港地區的安定團結、發展進步。
在祖國的關懷下,新疆的建設必將發展建設得更加美好,一切的抹黑歪曲都將不攻自破,只是徒增笑料罷了。
總的來看,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我們需要更多像《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這樣的紀錄片,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完善中國表達、樹立中國形象。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篇三
我的家鄉新疆是個美麗的地方。那兒有無邊無際的大草原,有遼闊無垠的沙漠,有各種美味的水果……讓我來向你介紹這塊神奇的土地吧!
先說說水果。新疆的水果又大又甜,大的有冬瓜那么大,咬一口,汁水豐富,甜得像蜜,滿嘴芳香。那里還盛產堅果,有紙皮核桃,無需用鉗子鉗,手指一捏就能碎;有杏仁,脆脆的,十分可口;還有葡萄干,超級甜;還有各種美味的干果……真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你若來我的家鄉新疆,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新疆有美麗獨特的風景。天鵝湖就是一道奇麗的風景。天鵝湖如同一塊淡綠色的綢緞,湖水清澈見底,站在湖邊,可以看見水中的小魚小蝦在玩耍。天鵝湖的主角當然是天鵝了,我特別喜歡來這兒看天鵝,它們是那么的漂亮、可愛、高貴。有些天鵝是白色的,有些是灰色的。它們喜歡在水上梳理羽毛,姿勢優雅、高貴,我常??吹贸錾?。有些天鵝還挺有脾氣的呢,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到湖邊游泳,正游得開心,突然來了幾只美麗的天鵝,我們都看呆了。有個調皮的男孩游過去,想要追趕它們,卻不料被一只大大的天鵝調轉過頭來追趕,最后男孩的胳膊被這只大天鵝的嘴巴鉗了好幾下,那狼狽樣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沙漠也是新疆的一道風景線。那里的沙十分柔軟十分細膩,光著腳丫踩上去,和走在沙發上沒什么區別。沙子暖暖的,那是太陽長時間照射的結果。沙漠上還有許多仙人掌,你看它們全身是刺,和刺猬一個樣,你可別去動它,小心被扎破手。有時在沙漠上你會見到幾座山峰,你會想,沙漠上也有山嗎?不,那不是山,而是駱駝。別看駱駝個頭大,其實性子可溫順了。
草原是我介紹的最后一道風景了。新疆的草原無邊無際,地上的草綠油油的,野馬在草原上飛馳,羊和牛在悠然安祥地吃草,鳥兒在天空歌唱。草原上還有白色的蒙古包,主人可熱情了。他們會讓你品嘗新疆的特產——奶茶和手抓羊肉,那味道美極了!
因為日出日落的差異,新疆人的作息與祖國內地的也有所不同,人們從晚上睡到次日中午十一、二點才起床。早飯和中飯一起吃,一般是在下午三、四點。新疆的天黑得也很晚,晚上八點天才有點黑,到九點才完全黑,所以晚飯也是在九點吃???奇怪吧!因為太陽日照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新疆的水果才特別甜。因為有足夠的陽光,新疆的棉花做成的棉被,蓋起來才特別暖。新疆的歌舞十分好看,這兒人人能歌善舞,姑娘特別漂亮,小伙特別帥氣!
在我心目中,家鄉新疆就是人間天堂,風景美、美食美、人更美。歡迎你們來新疆做客!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篇四
今年暑假,我和新疆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那里的茫茫草原、大漠孤煙、戈壁風光,雄渾無比、氣象萬千。
踏入新疆,一個詞語瞬間闖入腦?!|闊。我們的第一站是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在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我興奮地騎上馬,馳騁在一望無邊的草原上,風在耳邊呼呼地響,夾雜著青稞茶的鮮草味道鉆進鼻尖,這是一種風馳電掣的感覺……
北朝民歌唱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是一種怎樣的浩大氣象啊!新疆的草原,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墨綠色圓盤,蒼茫浩渺,攝人心魄;新疆的天空,通透深邃、觸手可及;新疆的水,深藍清澈、纖塵不染;新疆的雪山,巍巍高聳、連綿不斷。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沿,胡楊樹倔強地默默挺立,樹干雖已干枯,卻透著桀驁不馴的氣質。
眼前掠過的景象,如夢似幻。
吃飯時間到了,就在草原上擺開架勢,噴香的烤全羊,彌漫在四周。正吃著,歌舞表演開始了,冬不拉的特殊旋律伴著令人炫目的婀娜舞姿,把我帶入了夢境。異族風情,引人入勝。
是啊,這里本來就是歌舞之鄉,千百年來,她保留了獨特的本土文化,又傳承了中原文化,融匯成大開大合的宏偉氣象。人們慨嘆,新疆是河西走廊中最美的一部分。
她的歷史源遠流長,她的故事蕩氣回腸。
新疆,在歷史上被稱為西域。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用一生時間打通了“絲綢之路”。中原文化,從此向南亞、中亞和歐洲傳播,瓷器、絲綢、茶葉等物品,隨著商隊走向了世界;西域文化也逆向傳入中原,深受歡迎。唐開元、天寶時期,胡商、胡僧、和胡姬相機涌入長安,從事貿易、宗教文化活動,日本、朝鮮也派出遣唐使來留學,李白的詩篇至今飄蕩著“胡姬酒肆”的豪邁氣概。古長安逐漸成了世界的中心,商貿、文化在這里交融,民族、風情,在這里融合,中華文明,注入了強悍的西域氣象,特別浩大、特別雄渾。
如今的“一帶一路”,讓古“絲綢之路”又有了新的內涵。大國文明,如天風浩蕩,吹向了四面八方……
站在廣闊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我的心中升騰起一幅美麗的畫卷。
最美的走廊,給了我醉美的體驗。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篇五
一、新疆好
下午,我們來到烏魯木齊機場,姥爺的老同學——趙爺爺——已經笑容滿面的在候機廳迎接我們了!他把我們安頓到酒店,周圍的城市道路寬闊筆直,好像比北京還整齊呢。進酒店有點麻煩,要過一個安檢通道,好像我們坐地鐵進站一樣,我還是第一次在酒店見這個,有點小小的緊張。但是保安叔叔態度非常親切,我很快就習慣了。
這里天兒黑得特別晚,都晚上七八點鐘了,天還很亮。趙爺爺說,烏魯木齊早上亮得晚、晚上黑得也晚,所以好多單位都是上午十點鐘才上班。我想,要是北京也這樣就好了,媽媽早上上班就不怕遲到啦!趙爺爺特別熱情,帶我們去品嘗當地特色美食。餐廳裝修得很古樸,孔雀綠和白金色的裝飾,充滿異域風情。西北菜好辣啊,大人們都吃的特別開心,我就拿白水涮涮吃,嘿嘿,也很好吃嘛!
二、天山天池
第二天一早,趙爺爺就開車帶我們去游覽天池。一下車,熱浪撲面而來,我立即覺得自己被烤糊了。海南島也很熱,但是是悶熱,好像大火慢燉;這里簡直就是爆炒啊!媽媽說,過兩天還要帶我去火焰山玩,那可得多熱,受得了嗎,我心里直嘀咕。
坐著景區的游覽車,七繞八繞,爬了很高的山,終于來到傳說中的圣地——天池。當地人說,這是王母娘娘洗澡盆;半山腰還有一個小天池,是她的洗腳盆??墒?,我怎么覺得,這兩個池子的尺寸相差有點懸殊呢!
天池位于高山之上,水面開闊,平靜如鏡,倒映著周圍的山色,非常美麗。深綠色的山和湛藍色的湖水,讓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靜下來,忽然感覺熾熱的太陽也不那么暴曬了。微風拂過,陽光在水面上跳躍,光斑明亮耀眼,好像很多翩翩起舞的銀色蝴蝶。天池周圍群山環繞,山坡上有大片的高山草甸,云杉、冷杉、落葉松郁郁蔥蔥、挺拔俊秀,很帥氣。抬頭遠望,青山背后露出白雪皚皚的大雪山,它的最高處,就是著名的“博格達峰”,據說有5000多米高,號稱新疆第一神山!青山、碧水、雪峰相映成畫,真是人間仙境啊!
我們沿著環湖小路,一直走到山谷里,兩邊綠樹濃密,陰涼清靜。順著山道,一直往下走,有一個碧綠的小水潭,還有嘩嘩的水聲。順著水聲往前,就能看見好幾道高高低低的瀑布,溪流的水特別清澈,水流湍急,奔向山外,濺出很多雪白的水花,帶來難得的清涼。我心想,雖然這山道走起來很累,但風景也太好看了吧,山里山外,截然不同,還是很值得的!
最后,我們普及一個小知識,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天池嗎?據說,有二十多個呢!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疆天山天池和吉林長白山天池。估計很多人都以為天池是火山湖,其實,雖然他們都叫天池,可是成因不同哦。長白山天池是火山口湖,是火山噴發后在火山口形成盆狀,積水成湖;而天山天池,是兩百萬年前第四紀大冰川活動中形成的高山冰磧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種表現。
備注:“冰磧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時,挾帶的礫石在地面堆積成四周高、中間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積水形成的湖泊。它們一般海拔較高,湖體較小。我國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區。其形狀多種多樣,多分布在大陸冰川作用地區,也出現在遭受冰川作用過的山地。如,中國西藏的帕桑錯、布托青錯、新疆的喀納斯湖、騰格達峰北坡的天池,瑞士日內瓦湖等。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第三集觀后感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