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文章
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5篇
《山海情》講述了閩寧扶貧協作中的感人故事,脫貧攻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廣大黨員干部俯下身子,埋頭苦干,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篇一
扶貧干部要當“山”“?!薄扒椤钡淖罴汛匀?/p>
為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近期,一部部慶祝建黨100周年為主題的電視劇相繼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熱議,該劇重現了閩寧扶貧協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來,一批批扶貧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貧困群眾搬遷、發展、致富想辦法和謀思路,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是“山”“?!薄扒椤钡淖罴汛匀?。
貧困群眾要脫貧,扶貧干部先脫皮。1990年,寧夏南部山區海原群眾要搬遷到首府銀川市近郊的永寧縣境內,作為扶貧干部的馬得福,一心想幫助整個涌泉村吊莊移民到玉泉營,雖然出生于涌泉村,有著父親代理村長的支持,但在搬遷過程中,也要面對老一輩人各種撒潑打滾不愿意搬的境地。無奈、心酸、扎心,一時間充斥了整個劇情,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很戲劇化,但像馬得福一樣的扶貧干部他們知道“貧困群眾要脫貧,扶貧干部先脫皮”,從事扶貧工作必須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療傷的氣魄,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撲下身子,鉚足干勁,攻堅克難,在扶貧路上永不停息,在艱苦條件和百般困難中啃下扶貧這塊“硬骨頭”。最終,50戶涌泉村吊莊移民成為了玉泉營的第一批移民。
貧困群眾要發展,觀念轉變要先行。貧困群眾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而如何寫好搬遷群眾“后半篇文章”,這就要面臨搬遷群眾的發展問題。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一批批援寧扶貧干部來到玉泉營,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歷時20年多年的閩寧協作由此展開,以陳金山為代表的援寧扶貧干部與馬得福為代表的本地基層干部同心同力動員搬遷群眾外出務工、發展蘑菇種植,面對搬遷群眾“不配合”“質疑”“觀望”等心理,從思想觀念和思想意識抓起,以率先嘗試、示范帶動、典型效應等方式,讓能人賺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樣力量提升搬遷群眾積極參與發展的信心、勇氣和決心,從根源上改變搬遷群眾對新型產業和創業就業方式上的認知,推動形成正向激勵,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貧困群眾要致富,產業鏈要可持續。扶貧干部情牽百姓、心系民生,隨著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玉泉營的蘑菇滯銷,扶貧產業發展的可持續自然也是扶貧干部重點關注的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凌教授動員群眾建起臨時冷凍庫和擴大銷售范圍及發展其他種植產業,進一步延伸了扶貧產業鏈,有效帶動群眾增收。當然,扶貧干部在搞扶貧工作時,要堅決避免“一刀切”,針對每個貧困村、每個貧困戶的特點和致貧原因,以“對癥下藥”“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方式,為其量身定做、精準施策。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在扶貧干部的努力下,在群眾的勤勞勇敢下,產業幫扶、勞務輸出、閩商創業等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讓原飛沙走石的“戈壁灘”變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灘”,成功地映射出了脫貧攻堅背景下的時代變革。
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篇二
脫貧攻堅終“畫圓”
11月23日下午,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紫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也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個“圓”是咱中國人一點點拼出來的,寓意良多。
“圓”是一塊金燦燦的獎牌,獎勵給千千萬萬扶貧人。自2015年脫貧攻堅戰開始280多萬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奮斗在扶貧第一線,770位扶貧干部為扶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這些數據的背后是黨對脫貧攻堅的決心,是千千萬萬扶貧戰士的奮斗史。在這些扶貧人背后有許多扶貧感人事跡,“80后”云南大姚縣灣碧鄉鄉黨委書記李忠凱已經是滿頭白發,大家調侃他是“60后”,而這份調侃背后是滿滿的心酸,是年復一年的操心勞累;“90后”研究生黃文秀生前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正是青春年華,卻為了脫貧攻堅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事跡感人涕下、催人奮進,而這個圓被圓滿地拼出來也是給他們的一塊大大的獎牌,是他們奮斗成果的歷史見證。
“圓”是一句沉甸甸的承諾,兌現給億萬萬中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向全國人民莊嚴承諾,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布,涉及22個省區市。其中,貧困縣覆蓋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區74個縣都是貧困縣。當時,全國貧困縣的面積總和占國土面積一半,全國大約每三個縣中就有一個是貧困縣,完全沒有貧困縣的省份只有9個。從2016年開始,我國貧困縣逐年脫貧,退出數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連續7年來,我國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今年初,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截至11月23日,這52個縣全部脫貧摘帽,由此這份莊嚴承諾得以兌現,讓億萬中華兒女看到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的蓬勃發展,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堅定決心。
“圓”是一個亮堂堂的句號,昭示著新時代下一篇章。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果,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累累碩果振奮人心,壯闊藍圖催人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將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脫貧攻堅的這個“圓”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畫上一個小小句號、一個亮堂堂的句號,新時代下一篇章邁向2035年初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基層開啟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這讓千千萬萬脫貧人充滿斗志,也讓億萬萬中華兒女看到了在我們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飛躍式的發展。偉大藍圖已經繪就,我們將以更加高亢的姿態迎接下一篇章,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圓”,拼搏奮斗。
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篇三
決勝脫貧攻堅需有“三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了突出的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扶貧攻堅”改為“脫貧攻堅”,體現了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作為基層黨員,如何推進脫貧攻堅工程,筆者認為,仍需要有“三心”。
一是錘煉初心,將脫貧攻堅作為神圣使命。脫貧攻堅不能只給貧困群眾送點米面油,而是要加強黨的組織保障,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骨干力量,進一步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要在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階段,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激發起來的熱情和干勁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動力,和群眾一起攻堅克難,爭當奮斗者、奉獻者。黨的領導是我們在致富路上加速前行的主心骨,也是推動基層黨員干部在決戰脫貧攻堅中打硬仗、扛重活、攻難關中練出真功夫的必要條件。
二是堅定信心,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硬仗。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成績可喜可賀,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還有一些地區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部分已脫貧人員還存在返貧風險,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這就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念和決心,立足前期良好工作基礎,繼續繃緊弦、加把勁,充分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越是艱難越向前,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一鼓作氣扎扎實實啃下最后的硬骨頭。
三是發揚匠心,創造群眾滿意的脫貧成效。脫貧不能搞“一刀切”,針對穩脫貧能力不強的脫貧戶,要像工匠打磨精致器具一樣,以“如琢如磨”的精致態度,在排查問題上再下功夫,做好摸底調查,對易返貧人員重點關注,對返貧人員及時建檔立卡,結合返貧原因做好精準幫扶。要立足實際、動真碰硬,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切實把每個扶貧項目、脫貧措施都堅持下去、完善起來,堅決不能走形式主義、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的路子。紀檢監察等部門還要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充分發揮群眾和媒體監督作用,織密全方位、立體式的監督網絡,盯住整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放,嚴肅查處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搞數字脫貧和虛假脫貧等問題。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確保脫真貧、真脫貧,讓脫貧攻堅的成效真正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篇四
脫貧攻堅做到“三好”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即將打贏,我們應該在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總結出一套長效機制,推進人民群眾生活再上新高。
配強一名好書記,致富帶頭受人擁戴。黨委書記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在基層得以落實的“領頭雁”,在新時期新常態下,只有通過選優配強社區黨委書記這一關鍵崗位,才能有力夯實社區黨組織基礎,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使基層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再出實效。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帶頭致富能力強”的用人標準,將社區內返鄉創業能人、復退軍人、退休機關干部、大學生社區官等群體中基礎素質較好、群眾公認度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后備干部庫中,當作接班人進行重點培養。通過不斷完善社區后備干部隊伍選拔制度,增強社區發展潛力和后勁,吸引更多的社區創新創業人才回家任職,帶領大家勤勞致富。
建設一個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謀發展。一個好的集體,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黨委班子。只有好的黨委班子,才能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才能帶領社區集體在勤勞致富工作中長期位于領先地位。為此,我們要始終保持“全面抓、從嚴抓、經常抓”的政治定力,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固定學習日、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制度,落實“會前一刻鐘”學習制度,精選學習內容,學深學透新思想,精準把握工作“風向標”。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選準一個好路子,促進推動強村富民。在探索發展新路的過程中“拿來主義”是見效最快的,我們在借鑒經濟發達地區成功經驗的同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種脫貧致富的路子。選對路子,是一個地區脫貧致富、發展進步的關鍵。第一書記、黨委書記要多到田間地頭去,訪民情,查民難,切實了解群眾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帶頭實施,充分發揮好黨員干部引領帶頭和先鋒模范作用?;鶎幼钊钡氖琴Y金,選準路子后,上級有關領導部門要出資金、給政策,確保好路子能夠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貧困群眾心中的畏難情緒,建立自主脫貧的信心,最終達到真脫貧、脫真貧,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配強一名好書記、建設一個好班子、選準一個好路子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實現長效脫貧、永久脫貧。
山海情觀后感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心得體會篇五
脫貧攻堅的春夏秋冬
我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很長很長,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萬川,沒有休止;我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輪換的春夏秋冬,紅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翟家鎮組織開展的“結幫扶對,拍全家?!被顒?,將全鎮62名幫扶干部、229戶困難群眾、508張溫柔歡笑的面龐匯聚成了齊心攜手、共同描繪美好生活的“同心圓”,留存下了波瀾壯闊的屬于脫貧攻堅的“四季”。
生于春,攜手并肩的歲月在臉龐刻出了雨雪風霜。數千個日日夜夜,無數個三伏三九,縱使困難重重,你我都身披鎧甲無所畏懼,你若問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便是我的回答;縱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風雨兼程一往無前,你若問我是否值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便是我的回答。我們一起迎過風,闖過雨,我們臉上的雨雪風霜,群眾揚起的嘴角就是我們的軍功章。
長于夏,同舟共濟的努力用雙手照亮了前行之路。開展潔凈扶貧、開辦扶貧勵志超市、開設扶貧公益崗、實施“農村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危房改造工程……我們窮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手段,只為困難群眾的收入能高一點、愁容少一點、笑聲多一點。幫扶干部細致入微的關懷,扶貧部門面面俱到的舉措,讓全鎮廣大困難群眾有了保障、有了依靠?,F在,房子變得明亮了,飲水變得清澈了,就連此刻的風都變得溫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碩果在眉眼閃爍出璀璨星光。時值金秋,豐收的芬芳點綴著火熱康莊。困難群眾臉上幸福的笑容與收獲的盛景相得益彰。轉過了四季、走過了雨雪、斬過了荊棘,在庚子盛秋我們汗水澆灌的事業終于迎來了收獲。229戶困難群眾,446名困難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計超過100名困難群眾經過培訓實現再就業,殘疾困難群眾全部發放輔助器具,愛心企業實現常態化幫扶……一個個數據的背后是我們每個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澆灌出的碩果。
藏于冬,四季無缺的堅守深情潛藏于這方寸之間。親如一家,心心相交,幫扶幫出了希望,更結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著幫扶干部如山的責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結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張的全家福不僅是深情厚誼的彰顯,更是幫扶干部繼續砥礪前行的勇氣和動力。此刻,號角吹響,我們依舊在路上;此刻,戰鼓擂擂,我們依舊在拼搏。征程未有窮期,此刻我們正在攜手并肩、眾志成城,朝著更加偉大的、更加壯美的未來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