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觀后感
推薦文章
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觀后感范文5篇
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由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精煉而來,是30多個攝像師共同完成的,那《武漢日夜》觀后感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觀后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武漢日夜》觀后感篇一
戰疫場上 武漢“解封”不等于“解防”
2020年4月9日,點開共產黨員網,看了一篇又一篇關于武漢終于“解封”的優秀文章,對于值守在社區門口、為進出居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的我而言,感慨萬千。是啊,從凜冬到暖春,漫長的2個多月后,武漢“解封”了。今天的解封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但我們也要明白“革命尚未成功”,歡欣鼓舞過后,我們“仍需努力”,才能守住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解封不等于“解防”,仍需“防放并舉”。一場突發疫情,給這個2020年的開頭帶來了諸多不順,但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基本抵御住了這場疫情洶涌的沖擊,而處于風暴中心的江城武漢,也逐漸重啟。但重啟并不意味著“全面開啟”,更不意味著“解封”,隨著無癥狀感染者的相繼出現,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為此,仍需“防放并舉”,仍需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需繼續與疫情防控的步調相一致,讓新冠疫情病毒沒有可乘之機。行百里者半九十,村、社區的第一道關口要繼續“防”好,進出門要“把好關”,信息登記要“留痕”,體溫測量要“到位”,安全口罩要“戴好”,“健康通行碼”要“看清”;企業復工復產和農業春耕的保障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不斷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打通“堵點”,去除“難點”,保障農業和工商業復工有序,產業發展有力,真正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兩不誤。
解封不等于“解防”,仍需“動靜結合”。封城,意味著武漢按下了暫停鍵,意味著親人之間的團聚被阻隔,意味著千萬人的衣食住行將受到影響。社會停擺的不便,感染病毒的恐懼,親人逝去的傷痛……正因有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有武漢人民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才有了全國本土疫情傳播的基本阻斷。如今,武漢城門打開了,武漢人民可以流動了,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零新增不等于零風險,解封不等于“解防”。疫情防控雖迎來“春天”,但切不可麻痹大意,廣大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基層干部等等值守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仍需“動靜結合”,要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排查可能存在的疑點和盲點,對于可疑人員要測量體溫,要進行信息登記,確保疫情防控不留任何死角,繼續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向全國人民交出一張滿意的“答卷”。
解封不等于“解防”,仍需“多方聯動”。自戰役打響以來,武漢人民一邊忍受著疫情帶來的磨難,一邊守望相助積極生活,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武漢無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無愧為“英雄的人民”。在這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刻,隨著全球疫情持續擴散,給下半程的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新的風險?!耙吣А蔽闯?,戰斗還將進行,因此仍需“多方聯動”。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廣大醫務人員要繼續隨時待命,在疫情關鍵時刻能夠站得出來、沖得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在重癥病房里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各地政府部門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14億人民要按要求自我防護,諸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硬核抗疫,跑出疫情防控的加速度,打贏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
《武漢日夜》觀后感篇二
“武漢解封”書寫戰疫的壯麗篇章
2020年4月8日,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當午夜零時鐘聲敲響,湖北武漢開始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這是一個盼望已久的時刻,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一個見證歷史的時刻?!拔錆h解封”,書寫戰勝新冠病毒疫情的壯麗篇章。
標志武漢戰疫的重大勝利。面對兇猛來襲的病毒,“封城”成為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兩個多月以來,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援下,武漢在內防擴散上緊而又緊、嚴而又嚴,穩住了防控的局面,遏制了疫情的傳播,最大限度地阻斷了疫情從武漢向國內其他地區蔓延,也為全球防疫爭取了時間。經過70多天的艱苦努力,武漢戰疫終于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確診病例持續多日實現零增長。如今“武漢解封”,標志著武漢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全市經濟社會活動由“暫?!鞭D向全面“重啟”。隨著武漢城門的打開,荊楚大地正在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機,一個蓬勃發展的武漢,又將以新的姿態展示在人們面前。
創造中國戰疫的成功經驗。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包括關閉離漢離鄂通道,有效切斷傳播途徑;迅速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和大量隔離場所,解決病人收治難題;集結全國精銳力量,堅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實踐證明,中國戰疫經驗、防控政策以及診療方案是成功的、有效的。如今“武漢解封”,為世界各國疫情防控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很好的借鑒。只有采取果斷措施,隔離病毒傳染源,切斷傳染渠道,才能有效地遏制疫情傳播勢頭,為戰勝疫情創造必要條件、提供前提保障。
注入世界戰疫的堅定信心。病毒沒有國界,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必須加強團結與協調。當前,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和擴散,各國防控的壓力巨大。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武漢。如今“武漢解封”,向世界證明了新冠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堅定信心、科學應對、精準施策,疫情是可以被控制的,病毒是可以被打敗的。中國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為其他國家戰勝疫情堅定了信心、帶來了希望。特別是中國始終堅持信息公開,真誠開展國際合作和互助,展現了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攜手戰疫的最大誠意和實際行動,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道義,為打贏這場全球疫情阻擊戰貢獻中國力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拔錆h解封”并不意味著警報解除,“城門打開”并不意味著家門打開。武漢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中國“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任務依然繁重,全球疫情快速擴散的風險依然緊張。只有持續保持高度警惕,慎始如終,善作善成,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才能鞏固來之不易的戰果,最終奪取戰疫的全面勝利。
《武漢日夜》觀后感篇三
“武漢窗簾”劇終情未了
一條窗簾,兩個多月,百萬人點贊,千萬人圍觀……寒冬散去,春暖花開,武漢市區一條在窗外隨風翻動多月,被網友戲稱為可以拍成連續劇的“武漢窗簾”,終于迎來大結局,它以瑰麗的酒紅簾影完美“謝幕”。
這“幕劇”的走紅,是眾多網友對屋主安好的掛念,對英雄江城“歸隊”的歡迎,對攻克時艱的慰藉,對復工復產“步穩蹄疾”的鼓勁……“武漢窗簾”雖然“劇終”了,但是,它已成為許多人集體回憶的符號,也留下了幾多情意與思考。
社區關愛更細一些。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中強調,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社區是服務群眾的窗口,厚植為民情懷的沃土。據網友稱,這條“網紅窗簾”之所以“漂泊”在外,是因為沒有物業,打電話給社區說也沒辦法處理。雖然不知真假,但畢竟多日“漂泊”是實。疫情期間,有家難回的群眾不在少數,社區工作者不辭辛苦地上門排查,對于住戶健康狀況之外的情況,還可以了解再細些,畢竟還可能存在“空巢老人”應答不便,外出在外水電氣忘了檢查等,僅僅貼上“到訪未遇”而缺少主動動態跟蹤,還是會存在隱患。因此,社區工作者在日常工作時,盡可能心細一些,用“繡花功夫”做好群眾工作,才能讓群眾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對鄂理解更多一些。武漢解禁了,主人回家了,行業開工了,湖北作為傳統勞務輸出大省,不少務工者開始離漢離鄂為生計打拼。對此,不少省份出臺優惠政策,迎接湖北到來的務工者,然而,少數地區還存在談“鄂”色變的慣性思維,口號喊得響,落實不得力,在找工、返崗、入職上設置些透明障礙,雖然有綠碼和健康證還是用冷漠式微笑對待。正如這條窗簾一樣,它本身不想“漂泊”在外,只因疫情使然。應該講,戰疫不分南北,正是有了江城人的鏖戰和犧牲,才為其他地區的防疫爭取了時間,緩解了壓力,提供了經驗。因此,湖北不應該被“標簽化”“妖魔化”,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國?!按畎咽?、拉一把”才是一家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初心。
復工復產更快一些。從2月“追劇”到4月“劇終”,很多網友感慨看著“武漢窗簾”的“背景”從枯枝到綠葉,時間不知不覺晃眼就過了。當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但是疫情造成的損失要完全彌補還有不少困難。時間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按下“暫停鍵”,現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到了總攻階段,同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防范風險等多個方面還有許多“硬仗”要打,沒有也不允許有任何的遲疑猶豫。這就要求我們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緊盯全年的發展目標奮勇向前,以“銷賬清零”的態度,“攻堅拔點”的勢頭,爭分奪秒的將工作向前推進。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拔錆h窗簾”劇終,但一幕幕強信心、暖民心、聚人心,搶時間、抓機會、補損失的奮斗場景正在全國各地上演,只要大家沉下心來加油干,定會成為一部展現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經典。
《武漢日夜》觀后感篇四
武漢“窗簾”走紅背后的寓意
前段時間,武漢一條暗紅色窗簾在窗外迎風飛舞,被一名武漢網友記錄下來后傳上社交平臺,因為背后寓意豐富而走紅引發全網“追劇”。近日有了新“劇情”,湖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將這一“網紅”取下,將其作為抗擊新冠疫情特展物件在博物館永久收藏。網友調侃,這條窗簾真是迎來了“簾生”巔峰。
“簾生”巔峰的背后,見證了國人在疫情期間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生動畫面。窗簾翻騰數日,歷經風雨后終見“彩虹”,一條小小窗簾牽動著億萬人心,這背后是一幅幅抗疫的感人畫面。疫情期間全國人民宅居在家,一方面就此機會長時間陪伴家人,一方面心系武漢時常翻看手機查看疫情最新消息。這條抗疫路上,全國人民同氣連枝、眾志成城與“新冠病毒”廝殺搏斗,醫護人員“逆行”背影在無數“請戰書”上閃著光影,全國各地物資捐款匯集后輸送到疫情一線,這景象見證了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美好品質?!白鎳薄胺瞰I”“團結”等詞匯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有著非一般的內涵,不管是出現“小病小痛”還是“大災大難”,全國各族人民總會走在一起,共同抵御難題,攜手走出困境。
“簾生”巔峰的背后,代表著武漢人民抗疫的樂觀心態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條有故事的窗簾,是武漢抗疫的縮影,帶給大家很多感動很多溫暖。正是因為武漢市民的樂觀,才有了這段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如今,窗簾“入駐”博物館迎來最好結局,我國疫情也得到控制,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正逐步恢復往日活力,一切都在向好發展。故事的開端從鄰居的視頻而起、網友的關心促熱、陌生人的數日牽掛使之一炮而紅?!?20”當天,窗簾主人與其女友喜結連理,來自全國人民的祝福把這對新人“簇擁”,如此皆大歡喜是所有人都想要看見的“完美ending”。如今大街上已恢復往日喧囂,大家重整行裝再次啟程,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更為了整個社會的繁榮發展,一路上沒有看客、沒有配角,每個人都是“主人公”,都是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簾生”巔峰的背后,展現出我們每個人笑對生活的態度和脫離困境的信念。窗簾飄動的日日夜夜,是對疫情的見證,也包含著一種生活態度。面對困境,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解決方式和應對措施?!安《尽眮硪u,全國人民都保持著樂觀心態,因為我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自己,退縮和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迎難而上才能有“破局”的可能。這期間,全國各地涌現出的無數感人故事仍在感動你我,“雷神山”“火神山”發揮作用后依然屹立不倒在抗疫前線,無數白衣天使護目鏡下的“壓痕”還沒有盡數褪去,西安車庫里陌生人對“鄂”牌轎車的滿滿祝福還在等著歸人……一切都過去了,一切也仍在繼續,這條窗簾也將成為多年后我們回憶疫情里的動人場景、激勵我們跨越荊棘繼續奮進的不竭動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大家依然要不忘來時路,匯聚力量,逆風而上,為了那個更遠更大的目標,帶著這種信念我們終將成功“登頂”。
《武漢日夜》觀后感篇五
你能 我能 武漢能
1月21日晚,面對著各大新聞媒體每隔半小時的推送,武漢、河南、重慶、山東、云南、湖南等地不斷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即將到來的春節團圓氣氛被心頭的陰霾所籠罩,全國人民都陷入了緊張狀態,一場關乎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已經打響。1月21日22點,武漢市委市政府在《長江日報》上刊登了給武漢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呼吁大家從衛生習慣做起,堅定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為武漢市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國家衛健委深入一線的指導給了武漢戰勝疫情的信心。昨晚,一張鐘南山院士在在去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研究文件的圖片在各大網站及微信朋友圈瞬間瘋傳,84歲高齡的鐘院士不顧個人安危,迅速趕往防疫的最前線,深入一線掌握疫情,準確地判定了疫情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呼吁大家注意個人衛生,出門必須佩戴口罩,吹響了武漢全面加強防控疫情的集結號。
同一時間刷屏的還有武漢同濟醫院一位主任醫師撰寫《申請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八個字是對醫者仁心最好的詮釋,更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人民群眾做出的承諾,是一名黨員理想信念堅定的生動寫照。在已經有15名醫護人員確認被感染的情況下,無數醫術精湛、一心為患者的醫護人員來不及考慮自身安危,來不及和家人商量,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敢于沖上前、敢于挑重擔,自發投入到了這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艱難征途中,用他們的畢生所學救助那些不幸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醫護人員的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讓我們在這場戰役中增強了必勝的信念和力量。
確保疫情不擴散、不蔓延,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從人民日報呼吁大家能不去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離開武漢就不離開,到鐵路、民航部門免收到達和離開武漢的火車票、機票退票手續費,武漢市民紛紛退票、取消離漢計劃,全社會都在為疫情的穩定做著不懈的努力。武漢機場、鐵路、公路等多地安檢處開始對離漢人群進行體溫檢測,對出現發熱的旅客進行登記,辦理退票,指導轉診到轄區醫療機構,并進行登記報告。呼吁全社會開展衛生專項整治,家庭常通風,個人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紙巾,避免到人員集中的場所去,避免近距離接觸有任何感冒或流感癥狀的人,佩戴醫用口罩阻擋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疫情事關全球人民健康,不得疏忽一刻,每個人要強化責任意識,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此刻,我們將關懷化為行動,將信念化為勇氣。因為我們深知:慢慢長夜后,會開啟白天;洪水肆虐后,會迎來晴天;大雪封城后,會迎來無數鏟雪前行的武漢人。我們相信,面臨著病毒肆虐, 堅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科學應對、聯防聯控和人民群眾積極自我防護下,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走出圍城,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