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一語文知識點
2021安徽高一語文知識點
在語文學習中,現代文閱讀較為普遍?,F代文閱讀包括現代詩歌閱讀、記敘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散文閱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安徽高一語文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徽高一語文知識點
一
1.開柙出虎: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2.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負責任。
3.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4.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__瓦解。
5.禍起蕭墻:指禍亂發生在家里。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戰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7.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9.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1.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13.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義憤填膺(yīnɡ):發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7.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18.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臺。
20.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21.大放厥(jué)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F用來指大發議論。
22.語焉不詳:指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23.一帆風順: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24.不可思議:①佛家語。指思維和言語所不能達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語。②形容事物無法想象或難以理解。
25.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26.恫?(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29.白頭偕老: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30.惻(cè)隱之心: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極為不安。
32.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33.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F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35.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36.物華天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37.人杰地靈: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38.高朋滿座:形容賓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歷經坎坷,屢遭磨難。
40.馮唐易老:漢馮唐身歷三朝,至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唐已九十馀歲,不能再做官了。
41.畫棟珠簾:形容房屋裝備的華麗。
42.李廣難封: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43.老當益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44.東隅已逝: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見: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46.艱苦卓絕: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47.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48.置之不理: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49.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50.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二
1、文學常識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情十分苦悶。同年,他先后兩次游覽黃州的赤鼻磯,借地抒情,相繼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本文是《前赤壁賦》,作者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手法,表現了他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2、重點字、詞、句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知識鏈接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2.小說的情節結構
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間接描寫)(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
4.小說巾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
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
命題角度(一)情節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
l、把握故事情節
(1)三種題型:
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于:
①抓住場面:
②尋找線索;
③理清小說的結構。
(3)分析小說故事情切時要注意兩點:
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
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
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
2.鑒賞故事情節
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
常見題型:
l、文中寫了__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
解題思路:
內容作用+結構作用
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3、為后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
4、照應前文。
5、推動情節發展。
6、刻畫人物性格。
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8、起線索作用。
9、埋下伏筆。
閱讀答題技巧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并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小編推薦:高考語文閱讀題考什么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__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