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2021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語文基礎課上認真聽,課下認真完成作業??荚嚽霸诶斫獾幕A上,背好。保證基礎部分不能丟分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通“悅”,高興yuè)
2.使工以藥淬火(通“焠”,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cuì)
3.日以盡矣(通“已”,已經)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請辭決矣(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懾)
8.設九賓(通“儐”,儐相[bīnxiàng],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9.圖窮而匕首見(通“現”)
10.秦王還柱而走(通“環”,繞)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實詞
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動詞,親近,接近)
2.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形容詞,刻毒)
3.可以解燕國之患(動詞,解除,解救)
4.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于)
5.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動詞,回來)
6.秦王復擊軻,被八創(動詞,遭受)
7.持千金之資幣物(名詞,資財、錢物)
8.乃駭而圖之(動詞,圖謀,籌畫)
9.拔劍,劍長,操其室(名詞,劍鞘)
10.非有詔不得上(名詞,皇帝下的命令,詔書)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進兵北略地(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②函封之(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③發盡上指冠(名詞作狀語,向上)
④箕踞以罵曰(名詞作狀語,象簸箕一樣)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詞作狀語,馬上)
2.名詞作動詞
①前為謝曰(方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④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動,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設九賓(朝服:名作動,穿朝服)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其人居遠(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遠方)
2.形容詞作動詞
則秦未可親也(形容詞作動詞,親近、接近)
3.形容詞的意動
①太子遲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遲)
②群臣怪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
語文最快的提高方法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
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
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并有條理的做下筆記。
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有關學習語文的方法
學習語文我認為沒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積累,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方法。
如何學習語文: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并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么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后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于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F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么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