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化學知識點大全總結三篇
推薦文章
善于總結的同學成績都不會差,對于知識點眾多且雜的化學,同學們更應該總結好知識點,這樣復習的時候也比較方便。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一)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后出現液面低于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二)
一、重點聚集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2.離子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
4.分散系膠體
二、知識網絡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1)物質的分類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有助于我們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分類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化學變化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將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俑鶕磻昂笪镔|種類的多少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诟鶕磻惺欠裼须x子參加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鄹鶕磻惺欠裼须娮愚D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質和離子反應
(1)電解質的相關概念
?、匐娊赓|和非電解質: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陔婋x:電離是指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鬯?、堿、鹽是常見的電解質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為H+的電解質;堿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為OH-的電解質;鹽電離時產生的離子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銨根離子。
(2)離子反應
?、儆须x子參加的一類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趶头纸夥磻獙嵸|上是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
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氣體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一個,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生。
?、墼谌芤褐袇⒓臃磻碾x子間發生電子轉移的離子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3)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
離子方程式更能顯示反應的實質。通常一個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能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般依照“寫、拆、刪、查”四個步驟。一個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必須能夠反映化學變化的客觀事實,遵循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還必須相等。
3.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它的基本特征是反應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2)氧化劑和還原劑
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是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是還原劑。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升失氧還原劑降得還氧化劑”
(3)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必定相等,化合價升高、降低的總數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膠體的性質
(1)分散系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屬于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后者起容納分散質的作用,稱作分散劑。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2)膠體和膠體的特性
?、俜稚①|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膠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穩定性介于溶液和濁液之間,屬于介穩體系。
?、谀z體的特性
膠體的丁達爾效應:當光束通過膠體時,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這種現象叫做丁達爾效應。溶液沒有丁達爾效應,根據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效應可以區分溶液和膠體。
膠體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帶電粒子使自身帶正電荷(或負電荷),因此膠體還具有介穩性以及電泳現象。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三)
一、氯氣的化學性質
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最外層有7個電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個電子而達
到8電子飽和結構,因此Cl2突出表現的化學性質是得電子的性質,即表現強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俳饘?Na、Al、Fe、Cu等);
?、诜墙饘?H2、P等);
?、勰承┗衔?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屬反應
2Na+Cl2點然2NaCl(產生白煙);Cu+Cl2點然CuCl2(產生棕黃色的煙)
2Fe+3Cl2點然2FeCl3(產生棕色的煙,溶于水呈黃色)
(2)跟非金屬反應
H2+Cl2點燃或光照2HCl
點燃:發出蒼白火焰,瓶口有白霧;光照:會發生爆炸
2P+3Cl2點燃2PCl3(霧,Cl2不足);2P+5Cl2點燃2PCl5(煙,Cl2充足)
(3)與水反應:Cl2+H2O=HCl+HClO(HClO是一種不穩定的弱酸,但具有強氧化性。)
【說明】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試劑瓶中(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物質均保存在棕色試劑
瓶中)。
b.Cl2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為白色。
(4)與堿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與某些還原性物質的反應:
Cl2+2KI=2KCl+I2(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檢驗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用強氧化性物質(如MnO2、KMnO4等)和濃鹽酸反應。
4HCl(濃)+MnO2△MnCl2+2H2O+Cl2↑
2、實驗裝置:根據反應原理和氣體凈化、收集、尾氣處理等實驗步驟及常見儀器的性能,制備干燥、純凈的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