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國學特色方案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學瑰寶,現代教育應該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從小就接觸國學經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國學特色方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國學方案1
第一節
課前:
① 準備教材:初讀本,唱唐詩,教學CD
② 準備宣傳VCD,
③ 點名單:了解學生結構,是否交費報名
④ -規總敘的卡片
⑤ 檢查電源以及播放設備
⑥ 其他:黑板、水筆、粉筆、紙巾、時鐘表
過程:
一、靜定10分鐘
1自我介紹①老師自我介紹 ②學生自我介紹
2靜定訓練:①音樂[一上課就播放]
②用游戲方法導入規則
③語言暗示a[聰明的一休]b想一想:長相、1+1
④睜開眼睛,再來一次:口令三二一。⑤睜開眼睛:點名
二、大學20分鐘
1第一自然段①聽②跟讀③指讀的引導[一字一音]④小游戲:手指要指 ⑤跟磁帶讀,老師輔導指讀
2預習第二自然段
三、唱唐詩《靜夜思》15分鐘
1讀原文2小組過關3聽CD 4 唱聽CD 兩遍 5大合唱
四、休息10分鐘
1老師找孩子聊聊天,提示孩子上洗手間 2助手將提供借閱的VCD發給家長
2集合口令:擊掌三聲,口令十九八七……三二一“靜定一分鐘”
五-規1—2小節
1跟讀總敘 兩遍 2指讀一遍 3后三小節兩遍 4看卡片 5通讀一遍
六、總結:
1靜定的規和口令 2指讀的方法 3作業[學而時習之] 4獎品:熒光棒
第二節
靜定
自我介紹:名字+班級,老師的名字
游戲:1想象 2手指快算之手指表示數
內容:大學:第1、2自然段。-規:3—5小節[復習1—2小節]
獎品:鉛筆
第三節:
一靜定5分鐘:口令之后播放音樂;語言暗示:馬拉松比賽現場的場景:拉拉隊,運動員,天上的飛機
二自我介紹3分鐘:名字+班級+年齡[老師要登記起來]
三-規誦讀:20分鐘
1新課:6、7小節,帶讀,看掛圖,輪讀,
2復習:1—5小節:小組輪讀,試背
3游戲:手指:一只手以內表示1—10的數;兩只手逆數50以內的數
四休息5分鐘 五靜定1分鐘
六大學20分鐘
1讀第三、四自然段。帶讀,[意學生翻書]
2復習第一、二自然段。 3試背一自然段
七唱詩《清明》10分鐘
八整理:靜定,發獎品:削筆刀[下課:結束語]
第四節
一靜定5分鐘:播放音樂,口令,語言暗示[跑步堅持到底的毅力,我們也要學習,做靜定的時候不說話,不動,安靜的閉上眼睛
二演講訓練:按順序不跑不跳大大方方上講臺,內容:名字+“我是怎么來到幼兒園的,放學的時候--會來接我”。
三-規:
1新課8分鐘:8—10小節,三遍:
2復習8分鐘:入則孝:齊背總敘;試背“入則孝”;帶讀1遍前7小節
3游戲3`:想象力游戲 蝸牛、山、橋、山洞、勺子、搖籃、睡覺的問號
4手指逆數2分鐘:100——1
四休息5` 五集合:擊掌三聲,倒數,“三二一”靜定一分鐘
六、大學20分鐘:P18頁
1新課:大學第二段,帶讀兩遍,2字音提示:好 惡 [雙胞胎、一人多名]
3復習:大學一段:試背一、二自然段,帶讀三、四自然段
七、吟唱10分鐘:P48《清明》直接播放CD第三首,兩遍后跟唱。
八調整時間:看-規吟唱一小段。靜定一分鐘,靜定的同時發獎品[小沙畫],結束語
第五節
一靜定:靜坐
二演講:名字+天氣狀況的描述
三-規:1新課:11、12小節,2復習:8—10小節 3背誦1—7 4想象力游戲 5指法游戲
四休息
五大學P19 1背第一段,2讀第二段,3新課第三段
六調整時間:1看《負荊請罪》光盤 2唱清明 3靜定+獎品(彈紙) 4結束語
第六節
一靜定:靜坐5分鐘
二演講:名字+早上來幼兒園的方式(誰送的?走路、坐車?)10` 記得點名
三-規:1新課:13—15小節,2復習:出則弟 3背誦孝1—7 4想象力游戲 5指法游戲
四休息5分鐘
五大學P19 頁1背第一、二段,2新課第四段 3復習第二、三段。
六吟唱:送元二使安西
七調整時間:1回憶德育故事《負荊請罪》,老師進行復述 2靜定+獎品(削筆盒) 3結束語
第七節
一靜定:靜坐5分鐘
二演講:名字+我喜歡的小動物 點名
三-規:1新課:16—18小節,2復習:13—15 3指讀1—7 4想象力游戲(土豆)
四休息5`
五大學 1、指讀3、4, 2、背誦1、2
六吟唱:送元二使安西
七調整時間:1觀看《管寧割席》,(老師復述阿拉丁神燈的故事)2靜定+獎品(吹泡泡)3結束語
第八節
一靜定:靜坐5分鐘 語言暗示想象:蜜蜂,蚯蚓,鴿子
二演講:名字+我愛看的動畫片 點名
三-規:1新課:19—24小節,2復習:16—18
3齊讀1—5 4想象力游戲(圓) 5手指逆數100-1
四休息5分鐘
五大學 1、指讀4, 2、新課5 3、背誦2、3段
六吟唱:聽彈琴—讓會唱的上臺跟伴奏CD唱(因為每孩子都有一套“兒童唱唐詩”教材了)
七調整時間:1觀看《-規》吟唱VCD, 2(介紹動畫片:龍貓等,建議少看不宜動畫)
3靜定+獎品(小卡片) 4結束語
第九節
一靜定:靜坐5分鐘 (因為五一放長假,故重申靜定的規則) 語言暗示想象:為什么蛋會變成動物呢?為什么金魚不會淹死,為什么睡覺的時候它的眼睛一動不動?……
二演講:名字+說話勞動節假期是怎么度過的? 點名
三-規:1新課:25—28小節,2復習:19—24 3背誦1—12小節 (應-規經武教學的需要)
四休息5分鐘
五大學 1、指讀5, 2、背誦3、4段
六吟唱:清明(因為想在幼兒園六一的時候來個孩子唱唐詩節目)
七-規經武演示:老師邊念邊演示 (備用游戲:中國功夫)
八靜定+獎品(熒光棒) 結束語
第十節
一靜定:靜坐5分鐘
二演講:名字+我愛讀的一本書 點名
三-規:1新課:親仁第29—31小節,2復習:25—28 3齊讀13—24 4游戲:手指表數,用英文念
四休息5分鐘
五大學 復習1、2段,先試背,然后在誦讀,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甚至全體學生做老師,而老師做“學生”)
六吟唱:欣賞:山居秋暝
七調整時間:1觀看《-規》吟唱VCD, 2-規經武教學:總敘部分
3靜定+獎品(小圖書) 4結束語
七調整時間:1觀看《-規》吟唱VCD, 2-規經武教學:四個“父母”部分
3靜定+獎品(大沙畫)祝:小朋友們六一節快樂 4結束語
幼兒園國學方案2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規》?-規的大概內容是什么?
教學內容:
學習《-規》的總序
“-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重點:有余力,則學文
復習內容:上堂課的內容:中國人、中國心,中國的禮節——鞠躬,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講解題目:《-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
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內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規》。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學方法: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也可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學習時間,需要念幾遍。
講解內容:
-規——是(古代)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規就是教育學生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
(舉例說明)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從這個例子說明: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伤B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會虛心向別人學習?
總結:為什么要學習《-規》?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家庭作業:請家長幫助熟念《-規》總序
教學體會:如果有時間可以再對學生進行禮貌訓練——練習鞠躬。一定讓孩子養成習慣為止。也可以朗讀總序。舉例:一個五歲的孩子,學了鞠躬以后,有一天,他在外面練習騎小自行車,一轉彎碰倒了一位小妹妹。他馬上跑過來給正在扶小孩的家長鞠了一躬,連忙說:“阿姨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長非常高興說:“這個孩子真有禮貌!”
習慣養成了到時候就會用。
幼兒園國學方案3
《三字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三字經》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幼兒園國學特色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