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指定的書面計劃,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更多活動方案相關內容推薦↓↓↓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關注植物的生長,愿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活動準備:
1、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塊
3、小鏟、水壺等。
4、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常見瓜
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么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并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范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后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還要做什么?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參與種植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愉快體驗。
2、在游戲中初步了解種植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鏟子、盤子、蘿卜種子、故事圖片。
2、經驗準備:帶幼兒參觀過大班幼兒的種植活動,他們對大班幼兒洇地、種.種子等種植過程獲得了感知經驗,認識了相關的幾種.種子,并對種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掌握種植過程的基本技能,如每個小坑之間要留一定的距離、每個坑里的種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口吻提問激發幼兒種植的興趣。教師:聽,是誰在嗚嗚地哭呀?哦,是小種子在哭。種子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原來它們沒有房子住,所以很傷心。那我們小朋友該怎樣幫幫種子寶寶呀?
幼兒:我們給它蓋個房子。
教師:你們還記得故事中種子寶寶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幼兒:像小鳥用的那樣(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樣子)。像給小螞蟻挖的洞那樣。
從孩子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獲得的經驗。他們的答案都來自種植活動前的經驗準備。
教師:“對,種子寶寶的家就像一個小坑?!?教師出示圖片)
2、給種子寶寶蓋房子。
(1)帶著幼兒邊說兒歌《走在田埂上》邊走到本班種植園地的田埂間。
(2)給種子寶寶蓋房子(挖小坑)。
教師提出要求:用鏟子時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與房子之間不要離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握鏟的要求。
3、請種子寶寶住新家。
教師:孩子們,咱們給種子寶寶蓋好了家,請種子寶寶搬到你蓋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間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幾名幼兒捏了好幾粒種子放到一個小坑里。老師看到了馬上用種子寶寶的口吻說:“哎呦,太擠了,太擠了,我們想4個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給我們蓋問新房吧!”
4、給種子寶寶蓋被子。
教師:種子寶寶說他們有點冷,想請我們幫他們蓋上被子吧!
“請小朋友輕輕蓋,再用小手幫它按一按,把被子蓋嚴了?!苯處熡忠龑в變簩⑼撂て?。
5、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給種子寶寶蓋了房子,讓它們住進了新家,還給他們蓋了被子,它們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們都說,謝謝小朋友,希望過幾天來看看我們,我們會伸出頭來的。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3
一、活動意圖:
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動手嘗試,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但是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越,網絡、電視等虛擬的世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生活中,很多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自己動手參加勞動。此活動,幼兒能夠通過動手種植,在觀察、實踐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種植的要領及科學的觀察、記錄方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又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了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幼兒能獨自種植,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并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
三、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飲料瓶等),做好標簽;各種農作物(小麥、大豆、花生、玉米)種子若干。
2、活動前準備大盆的細碎土壤。
3、種子發芽的錄像。
4、活動前請家長引導幼兒了解種植的方法。
四、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么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親自動手種植一盆植物,看看種子是怎樣發芽、長大的?(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里?種子種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經驗,明確種植方法。
種植過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細碎土壤,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種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細土將種子完全覆蓋,最后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水要將容器內的土壤全部潤透)。
3、幼兒分組到盥洗室或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種植。
(2)教師引導幼兒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思考:種子種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適?為什么?”(種子不能太深,太深發不了芽;也不能太淺,太淺會干si)
(3)引導幼兒給種植好的植物插上標簽,選擇合適的地方放置,了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教師提問:種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長?(窗臺上、植物角)為什么?”(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好,陽光充足,澆水方便)
4、分享交流——親親我的種植寶貝。
(1)教師組織幼兒分享種植后的感受。
(2)教師鼓勵幼兒給自己種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說一句悄悄話,使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日后的成長充滿期待。
六、活動延伸:
1、繪畫《咱們一起來種植》。
2、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記錄。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豌豆的種子是圓圓的,在秋天種植。
2.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噴壺等。
3.初步學會種植、照料豌豆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收集豌豆種子。
2.鏟子、噴壺、鋤頭、鐵锨等工具,一塊種植園地。
活動過程
1.觀察豌豆種子--豌豆寶寶是什么形狀的?
--什么時候種豌豆?(豌豆寶寶不怕冷,喜歡生長在寒冷的冬天)--將顆粒飽滿的種子選出備用。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這塊地能下種嗎?為什么?先要干什么?該用什么工具?
--觀看教師整地并認識鏟子、鋤頭等工具。
3.學習種植豌豆的技能--地整好后,怎樣下種呢?為什么?(用鏟子挖坑。每個坑放2-3顆豆種,蓋上土,澆水)--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淺。深了豆苗不易長出,淺了會被雨水沖走。
--幼兒種植,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小結:豌豆寶寶已經躲在小坑里了,我們要經常到種植園地關心豌豆寶寶,看看它們什么時候發芽,是怎樣長大的,并學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豌豆寶寶的成長狀況。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小種子學習目標1.通過種植活動獲得相關的經驗和知識,培養愛護植物的意識。
2.嘗試合作種植植物,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1.不同品種的小盆栽,有些已開花,有些只有葉子。
2.有關種植的圖書。
3.幼兒自備不同的種子、花盆。
4.種植計劃表(見材料制作)。
5. 種植的工具,如花盆、鏟子、泥土和小噴壺。
活動過程1. 請幼兒在自然角找出已開花的小盆栽,放在一起,請幼兒描述花朵的顏色和形狀。
2. 提議幼兒在自然角栽種植物,實行綠化幼兒園計劃。
3. 與幼兒一起閱讀有關種植的圖書,然后一起討論種些什么、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4. 把幼兒分成小組,發給每組幼兒一份種植計劃表。 請他們用文字或圖畫,記錄種植小盆栽的計劃,例如種什么植物、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種植的日期。
5. 老師示范種植的步驟:
a先用鏟子把泥土放進花盆里;b挖一個小坑,放進種子;c在上面蓋上泥土,澆水;d在花盆貼上自己創作的標記,如花朵圖案等。
6. 請幼兒按自己組的種植計劃表栽種種子。提醒幼兒定時澆水,并觀察及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7. 種植完成后,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小盆栽,并利用它來綠化幼兒園。
活動評價
. 能說出種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 能與人合作栽種植物,綠化幼兒園。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對常見樹木的認識,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保護植物就是保護環境的意識。
3、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耐心、愛心,體驗同伴間相互勞動的喜悅。
4、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以及霧霾天氣的圖片。
活動時間:
3月10日——3月12日
活動內容:
一、各班開展“植樹節”的相關教育活動。
二、各年級組開展活動:
1、小班組:“我和小樹共成長”——和爸爸媽媽一起種樹,并將照片電子稿給老師,并以班級為單位布置主題墻飾。
2、中班組:“護綠小天使”——各家庭來園制作“護綠卡”,在幼兒園中認領一棵樹進行養護,以照片形式記錄活動。
3、大班組:“護綠入園”——幼兒和教師制作并發放植樹倡議書。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