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體會

俊杰0 分享 時間: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邊城》讀后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邊城》讀后體會1

第一次讀邊城,是不完整的讀,準確的來說是看了一遍電影,當時的感受是由于爺爺的迂腐和翠翠的扭扭捏捏造成了整個故事的悲劇。

這次,當我再次拿起邊城,細細品讀其中的滋味,感受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美麗而又淳樸的地方,發生在淳樸善良的人中間。美麗的茶峒啊,這里民風淳樸,風景如畫,這里的人如水一般純凈。

爺爺已經歷過一次女兒感情的不順,心中最掛念的就是翠翠了,當他知道大老和二老都喜歡翠翠的時候,心中想的也不過是依著翠翠的意思,不妨礙翠翠的選擇。奈何他說話彎彎繞繞,不直截了當,反倒弄巧成拙,本是一樁喜事,弄得亂七八糟。

第一次看邊城,我怪翠翠的扭扭捏捏,為何不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當我再次讀這個故事時,我原諒了翠翠,并理解的她的處境。這是自然孕育出的女子,她善良、單純、有天然的女子的嬌羞。從小與爺爺相依為命的她如何懂得怎樣處理感情的事情呢,況且爺爺也未能給她做出正確的引導。直到最后所有的事已塵埃落定,她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大老和二老是茶峒代表性的青年,說話做事爽朗,為人正直。當兄弟之間發現喜歡上同一個女孩子時,沒有反目成仇,而是坦坦蕩蕩地說出來,公平競爭。很喜歡儺送身上那股青春洋溢的朝氣,磊落的為人。第一次讀,到結尾時,我以為儺送生了翠翠的氣,所以出走,為此還暗自傷神,再次回首,才品出,儺送是因為時勢,在那種情況下,船總定是讓他娶王團長的女兒的,一方面是父命和大哥的死,一方面是心愛的女人,最終他遠走他鄉,但我相信,或者說是希望,“明天”他會回來的。

這是一個人美麗的故事,不用去追責究竟是誰造成了它的悲劇,因為這就像是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的遺憾一樣,沒有人想要這樣的結果,但每個人都是促成這個結果的一份子。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在這個淳樸的地方,這個故事還沒有結尾,“明天”他會回來的,然后繼續這個小城的安詳與幸福!

《邊城》讀后體會2

時間總由清澈流向渾濁,然后,又從渾濁的邊緣處透漏出一絲懷舊的淚光,那是遺留在腦際久久不能消逝的一種眷戀,亦是感懷時光匆匆而過卻無以名狀的一絲遺憾……

也許,在很多年以后,你還會想起這么一個地方——鳳凰,那里曾給過你期盼與欣喜?;蛟S,在那煙雨朦朧的水面上,在那枯黃敗落的秋葉上,在那光滑靜默的青石板上,你依稀可以聽到一聲沉重的嘆息?;蛟S,在風雨飄零的夜里,在那幽深孤寂的小巷里,你依稀可以看見一個老人顫動的孤影。

也許,在很多年以后,你還會記起這么一個人——沈從文,他曾用一種既恨又愛的筆調刻畫了湘西的人情冷暖,世態變遷。而如今,他卻又留下了一個讓世人追逐的夢——《邊城》。他以一顆熱切的心安息在沱江邊上,那里只有山泉綠樹、鳥鳴蟲吟為伴,簡易素樸的石碑是他留給世人最后的絕筆之作,沱江的潺潺水流是他坦然低唱的一首警世哀歌。

當你帶著《邊城》的夢,風塵仆仆的奔赴鳳凰,而當你去過了鳳凰,并帶著鳳凰的現實又重新回到沈從文勾畫的夢中《邊城》時,你也許會有這樣的疑惑:到底是鳳凰因沈從文而名著,還是沈從文因鳳凰而不朽?這里沒有唯一的答案。也許,沈老也不曾想過。

與世辭別二十余載,然而,還有無數陌生的過客,慕名而來,佇立在沈老的墓碑前,送上一束鮮花。游客們這種不約而同的真摯情思,必定是在堅持著或守望著一個似真似幻的夢——邊城鳳凰。這個夢,曾因沈從文先生的勾畫與現實神似而變得臨近,但如今卻又因現實的破碎而變得更加遙遠。游客們高高興興地來,卻又悻悻地離去,沒能尋到最初設想的安慰,卻裝了滿腹的苦水??墒?,城市里的男男女女卻依然不知疲倦、不聽勸告地從五湖四海虔誠而來,沖動莽撞,以致打碎了期待已久的夢。

難道真有一個清晰淡雅、淳樸寡欲的世界?也許有。這個只有沈從文先生知道。

城市里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地穿梭于高樓林立之間,奔波于平滑筆直的柏油路上,安立在四季舒適的空調溫室里,當他們從沈從文先生虛構的故事里,開始遙想這么一個夢幻與現實巧合相遇的鳳凰古城時,一種頓然開朗的欣喜感沁入心脾。他們想從喧鬧浮躁中全身而退,然后隱沒于略帶寂寞的古城小鎮。白天,臨窗而坐,酌一杯清酒,看江中泰然的漁夫,聽著那竹篙與江水拍打時清麗的嘩嘩聲。晚上,徒步江邊,看漁火閃爍,聽著酒家里的稀落耳語,眺望著異鄉的皓月。把煩惱忘于腦后,把身心寄托于清閑與寧靜,這是何等的愜意!

可是,他們看到的卻只能是一個與想象中相差太遠的地方。當一串串的五顏六色的彩燈被嵌在每家每戶的屋頂上的時候,鳳凰就已經失去了黑夜里的那份神秘。當一個個酒吧一窩蜂地占據了沱江兩岸時,鳳凰就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寧靜與清閑。當大街小巷、老老少少都步伐匆匆,忙忙碌碌地追逐著計算著一絲一毫的金錢利益時,鳳凰就是去了骨子里的樸素與單純。游人們離鳳凰近了,可他們的心卻離鳳凰遠了,現實中鳳凰的陌生感帶給了他們失落后的深深感嘆。

沈從文先生虛構的邊城也許只是一個象征之地,《邊城》中的真與善也許只是我們人生旅途中應該一直追逐的方向。

當你再一次來到沈從文先生的墓碑前,你可能會理解墓碑上的這句話:“照我所思,可以理解我;照我所思,可以理解人?!边@是每一個墓碑前的過客必定會輕聲吟誦的一句話。人生在世,難免會有沉浮跌宕,在艱難困苦中認識自己、雕刻自己,最終欣賞自己,也不至于辜負了半生光陰。從沉浮跌宕中平靜下來,回味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豁達的心境便馳騁于天地,世間恩情真善猛然間浸入心懷,坦坦蕩蕩,灑脫超俗,這樣也不至于窮途末路,落得個遺臭萬年。這也許就是沈從文先生《邊城》所要告訴大家的最真實最虔誠的人生道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向往的“邊城”,沈從文先生自己也是一個向往邊城的人,可是他已經走進了邊城,因為邊城早已經住在了他的心中。他回到鳳凰,只想魂歸故鄉。他不想給世人留下斷殘的現實,卻不料留下了一個誤解后的念想。

一群群遠道而來的人們,帶著虔誠的心,暢游在他所勾畫的夢中,歡聲笑語,充盈耳畔??墒?,夢醒之時,卻凄涼滿地,失望連連。

我想,從那一刻起,當第一個倉皇的腳步走進鳳凰時,沈老就開始走向孤獨了。在某個能聽得見淚水滴落的夜晚,沈老從耀眼的霓虹燈下走過,并在昏暗中留下孤獨的背影……

《邊城》讀后體會3

《邊城》這部書我很早就看過,但從這兩天的重讀效果看,當初似乎沒看懂多少。

湘西的小鎮邊城,美麗、純凈、樸實的代表和最佳寫照,自然和人互相握手的友好產物,在一片如詩如畫的美麗山水中間世世代代生長著的村民,似乎從精神到靈魂都融入了山的清新與水的淡雅,人們的生活沒有收到外界現實環境的影響,人性也似乎沒有受外界物質精神的束縛。在小說里,作者塑造了一群閃耀著人性美的理想人物,既不同于魯迅筆下孤寂的斗士,也不是老舍文中無奈的貧民。莊嚴、美麗、虔誠、友善、誠信,以至于對于外界的物質文化的輕視和不屑,一切都充滿了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卻又善良的如此清雅自然。吶喊的狂人到了這里也會悠閑的漫步于邊城的小巷;福海和祥子也會放下手中洋車的手柄,做在街邊一邊看著人來人往,一邊抽袋煙。

但細看之下,這個“世外桃源”似乎又不是完全的超凡脫俗。全書中也表現了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這可能是沈先生對現實的無奈,以及對人性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無論大佬、二佬、爺爺,甚至沈從文本人,所有人都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局限性。碾坊的出場,就是作為物資財富的代表出現在原本恬靜的邊城生活中,所有人都開始猶豫,開始迷茫;或者逃避,或者無奈。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生了矛盾沖突后,所有人都沒有解決的方法。結果,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展時,當每一位讀者都開始從心底里期待那份美好的到來時,卻出現了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似乎是可以避免的偶然,但又像是命運必然的安排。最終,小說中一切的美好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只留下孤零零的翠翠獨自在河邊孤零零的等待。一部極力張揚人性美的小說卻以悲劇而告終,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許多時代的人們都在追求人性化的社會,但從來沒有一個成功的,也根本不會成功。社會需要發展與進步,如果沒有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社會根本無法發展,人性雖然沒有了欲望但也沒有希望,理想最終只能剩下空想。所以,在沈從文先生所描寫和追求的人性美社會中,有其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和不足,這是沈從文先生看得見,卻無法改變的問題,也是《邊城》中的迷茫。

二佬儺送的出走是全書留下的一個懸念,作者只是,或者只能用時間和翠翠的等待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按照當時的社會,二佬的出走有什么結局?以魯迅小說的思想,二佬的出走無疑是三種情況:死了;墮落;飽經風霜后無奈的回去。所以,作者追求美好社會,就好比祖父希望翠翠有好歸宿,極度愛護,極度重視,但因為愛之深而總是莫名又無奈的產生偏差,似乎無論如何努力,最終無法達到目的,只能剩下遺憾。沈從文先生不是政治家、軍事家,不是孫中山,不是毛澤東,他可以見到問題,但無法解決。

“邊城”式的鄉土氣息,那種傳統意義的人性美,在與社會的物質文明沖突后,在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到底往何處去?我十分向往和感慨那種原生態的人性美,那種高尚純潔精神文明,正是這個社會從形成到現在一直缺失的精神美。但同時又必須承認,社會在發展,物質在進步,一個非物質化、非社會化的意識形態難以發展下去。像祖父那樣死去,像翠翠那樣等待,像二佬那樣出走,似乎只有這三條路去選?;蛟S會得到拯救,或許只會留下一些痕跡??傊?,如果無法改變這種情況,翠翠就只能在紙上等待,二佬也絕對不會回來。

結尾處翠翠孤獨、無奈的等待二佬回來,也可以視為作者的寫照:無奈的等待著一個美好社會的真正到來。

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是人類不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盡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邊城》讀后體會4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后甜蜜的戀愛,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生著改變,致使最后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 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梢哉f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里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里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 多么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于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凈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為現實”。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村特有的畫面。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币苍S 我們不曾想象,在這“世外桃源”中有著如此凄美的愛情。愛情,同那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空氣里,也使那條小溪有了一絲熱鬧的氣息。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自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據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門也容入了社會。

《邊城》讀后體會5

茶峒,小溪,溪邊的白色小塔,塔下靜靜地立著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條大黃狗。太陽緩緩升起,溪邊的小船開渡,夕陽歸沉,小船收渡?!哆叧恰肪褪沁@樣一幅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畫,意味深長,永不褪色,夾雜著濃郁的鄉野氣息。

坐享船中,品讀《邊城》中的愛恨交織?!哆叧恰防镞吤枥L的是一個沐浴著濕潤與和諧的水鄉小城,一代代質樸純善的人民在此誕生。一座如水的城,孕育了一位如水般的姑娘——翠翠。她帶著一份恬靜與淡然,攜一片浪漫與美好,在那個平靜卻又讓人心里不禁泛起陣陣愛的漣漪的碼頭。譜寫了一段愛的篇章。

翠翠,一個聰明、美麗、乖巧的山里姑娘;儺送,一個純真、善良、勇敢的鄉下小伙。兩顆年輕的心自然地靠攏。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同時選擇了對方。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的權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林孕育下的幾手自然的樸素純情。有的只是“遵從古禮”的淳厚風俗,有的只是東方的傳統美德。愛意涓涓,他們在每個飄滿思念的碼頭,擺渡他們的人生,那樣平凡,卻又那樣絢爛、美妙。這,就足以吸引人。

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美麗也是令人憂愁的?!哆叧恰吩诮o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的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美,不會總是完美,邊城純凈的生活中還是存在著一絲絲一片片悲涼與凄美,還有無奈。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父母親相聚不得而先后離世的狀況下。翠翠從小就過著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獨與悲涼不時涌上心頭。最后作為“水鴨子”的大哥天保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儺送離家出走;與翠翠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的夜晚悄然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塊塊巨石壓在翠翠的心頭。但正是天保對攤送的忍痛割愛的成全,攤送對翠翠無限的愛,老船夫對女兒、孫女的摯愛。與當時社會上的你爭我斗、弱肉強食形成鮮明對照,呼喚起那失去已久的善良人性,讓人們自覺去維護那遵從古禮的美德。

《邊城》體現出來的人性美與藝術美珠玉生輝,高度一致,它譜寫了一段至純至美的理想的生命旋律,這既是一曲湘西生活的牧歌,也是一顆晶瑩圓潤的藝術明珠。有時,我很不解,為什么作家們都喜歡以悲劇收尾?為什么不可以團團圓圓皆大歡喜?張愛玲曾著《半和緣》,親手將團圓的大結局改為了一個聲淚俱下的悲劇,或許這才是對那個時代的折射吧!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中眾山好漢痛擊當朝奸臣的片段。我看得熱血沸騰,拍手叫好,可是當宋江接受招安,為朝廷賣命卻悉遭小人陷害,好漢皆慘死。我恨過宋江,但這不過是施耐庵的安排罷了。閱過《邊城》,一切盡在不言中。

《邊城》,不僅屬于沈從文,更屬于我們,屬于這個時代。


《邊城》讀后體會相關文章:

邊城課外書讀后有感

初二年級的《邊城》讀后感

沈從文《邊城》讀后感700字

最新的高一《邊城》讀后感

沈從文《邊城》讀后感范文300字

邊城讀后感范文600字分享

初中《邊城》讀后感400字

邊城讀后感800字高一作文

邊城讀后感800字優秀范文

邊城個人觀后感500字

《邊城》讀后體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20670
青苹果乐园电影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第138页乱码_暖暖 在线 日本高清_超级乱淫校园txt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