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5篇
推薦文章
美國中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在這本書中作者充當了小說故事的隱性或間接敘述人,是一個萬能敘述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1
今晚讀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到結尾處的時候,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是什么給了我觸動?我想,是蓋茨比的夢,以及這個夢想幻滅后現實的凄涼、人心的冷漠。蓋茨比生前種種繁華與他死后的慘淡景況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讓人覺得他生前舉辦的那些數不清的盛大宴會、那些歡聲笑語、歌舞升平、熱鬧喧囂,是多么諷刺的一幕幕幻相,即使在他舉辦那些舞會時,那些參會的、免費地享受了他的慷慨款待的人,對他也多是持有種種不良的揣測,真正的知音、真正的朋友、真正對他感恩的人,除了文中的“我”勉強稱得上之外,竟再無其他,包括那些無數次享受他盛宴款待的人們(在這所有人中,只有一個參加了他的葬禮);他真心深愛的、為之守望了多年的女子,最后卻間接地成了終結他生命的罪魁禍首,在他離世之后,她銷聲匿跡,甚至冷血地連他的葬禮也沒參加,而就在那之前,她還聲稱自己“愛他”。這些生前生后的情景,因其強烈的對比,更增添了蓋茨比悲劇的性質。初初看來,蓋茨比的人生結局,真的是充滿了無盡的悲哀與傷感!而他生前的種種,都是虛假的幻相。
但是,在這些內容后面,還有另外一層東西,更深層的`東西,讓我忍不住去思索,去細細感悟。我想,蓋茨比故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以上所寫出來的那一些,如果僅僅是因為他舉辦過無數的宴會、守候過一份深深的感情,那么,蓋茨比的故事和精神就不足以使我為之感傷。潛藏在作者敘述里的,有蓋茨比追尋夢想、堅持夢想的執著,作者在文中有幾次隱晦地表達過,蓋茨比就像是一個生活在自己的幻夢中的人,他對自己的形象和人生的描畫、對夢中情人的勾勒,都是自己的意念的產物。他在不斷的按照自己創造的形象、規劃的遠景去夯實自己的生活基礎,從赤貧奮斗到了巨富;他將美好的形象賦予自己初戀的情人,為她苦苦守候經年;他赤誠而充滿活力,慷慨大方而不計回報,他的身上,集中了很多人類的美好品質,在現實中他也獲得了經濟方面巨大成功、甚至一度再次得到了心上人的愛,雖然這愛的品質因其人而不高,最終還造成了他的悲劇。掩卷良久,我真誠地希望蓋茨比能永遠生活在他的幻夢里,繼續去規劃和描摹他的人生、守望他的真愛,永遠不要在現實無情地鞭笞下醒來。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作者給蓋茨比安排那樣突然的一個結局,也許是出于一種仁慈,這樣對于蓋茨比來說,就無需去面對夢醒之后的心碎與創痛,蓋茨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還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
作為一個看到了蓋茨比故事的人,我不禁捫心自問,面對蓋茨比悲哀的結局、人生真相的最終上演,知道了生存過程中的種種幻相,如果把我換作蓋茨比,我還會過他那樣的一生嗎?我會像他那樣去追求去奮斗去付出去守候嗎?思來想去,答案是肯定的。人生的結局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往往也是難以預料與把握的。我們能做的,唯有把握自己,把握過程,像蓋茨比那樣,去夢想自己的夢想,去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難免一死,即使死的悲涼,卻也不失悲壯。就像文章的標題那樣,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在此向《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美國作家F.S.菲茨杰拉德致敬。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2
和很多人一樣,是因為村上知道了菲茨杰拉德,知道了蓋茨比。雖然喜歡村上,然而我并沒有追隨喜愛的作家讀書的習慣,于是雖然暗自確信我將會喜歡這本書,卻遲遲沒有找來看。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籠罩在此書頭上的那個陰云般的碩大詞語:“美國夢”。正如翻譯者施咸榮那番令人作嘔的序言導致了我始終沒有看過《麥田里的守望者》,正如電影《美國美人》的海報一映入眼簾大腦里便浮現出“中產階級”一詞,“書寫了美國夢的幻滅”這樣的定性也使得我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產生了由衷的排斥。美國作家向來具有密切關照社會生活的傳統,所以,美國作家的作品是很符合某些評論家的口味的吧。
看過之后,小說的故事本身并沒有引起我很深的感觸,也許,是這樣的感觸已經經歷太多——表現“資產階級的勢利虛偽冷酷”的作品,從巴爾扎克到卡夫卡,已經堆積如山。打動我的,是此書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菲茨杰拉德身上那股純真的頹靡味道。美國文學幽默輕快的傳統到了他這里,添加了濃重的抒情和感傷,添加了東方式的悲憫和關懷,從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滋味。小說中的對話很多,細節很多,這樣的小說很難寫得不乏味,到了菲茨杰拉德這里,卻被處理得津津有味。神經質的女人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的比喻層出不窮,辛辣的議論一針見血,然而,那些令小說節奏停滯下來的長句的感懷,又具有抒情詩一般的氣質。人如其文,寫出這樣文字的作者,究竟有過怎樣的人生經歷?這讓我深感興趣。
于是找來菲茨杰拉德的生平資料,果然符合我的猜測。如果把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之間的關系分幾種類型的話,菲茨杰拉德無疑屬于人生經歷和小說一樣精彩的那種。出身貧寒,飛黃騰達,生活糜爛,蒼涼死去,他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主義者,一邊迷醉于塵世享樂一邊仰望天空的孩子,他是污泥中綻放的黑色玫瑰。其實他是詩人,或者說,他是那種詩人氣質濃郁的小說家,這決定了他作品的質地。他小說中細節的出彩來源于詩人那種為人間事物重命名的能力。
我堅信,那些積累在人類文明大廈角落的沉甸甸的作品,其內核都是一樣的。世世代代,大家書寫著同樣的主題,只是用不同的結構和語調。文學的魅力,就在于那種種美妙的說話方式;文學,保存著人類言說的能力。
“美國夢”這樣一個詞怎么可以概括《了不起的蓋茨比》所具有的全部內涵,沖破現實陰云的籠罩,我看到的是大海彼端那隱約可見的綠色燈光,那是蓋茨比看到的,那是廣告牌里的大眼看到的,那是菲茨杰拉德看到的,那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有的人,隨著時光的消逝漸漸看不到了,有的人能看到卻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了,有的人一直都看得到,一直都在指著燈光的方向喃喃自語。那是一個恒久的姿勢,那個姿勢是美麗的。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3
青春期的我們更加成熟了,對事情考慮得更多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做事情更周到了。這意味著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但也意味著我們要看到美麗世界的另一面,和平關系中的爭奪。漸漸懂得了“人情世故”,“見風使舵”,“明爭暗斗”這些黑暗詞語。我們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對事情也有自己的判斷。但事情卻都不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誰都沒有批評別人,評價別人的權利。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作者一開頭就提到了他父親對他的耳提面命。
于是乎,關于一場孰是孰非的角逐開始了作者秉承著父親的教誨,在紛繁的世界的角落里,看著這一幕幕發生在身邊的事。當看到威爾遜有情時,甚至還丟下妻子黛西,和默爾特離開,我們或許會譴責他,但作者沒有;當看到默爾特瞧不起丈夫,明目張膽地和威爾遜見面,我們或許會厭惡,但作者沒有;當看到默爾特的傲慢時,麥基夫婦的無知時,我們是同作者,陷在那過大的沙發,搖著香檳,時不時看看路燈和行人,他們的人生又是如何精彩呢?
那些活著爭吵,名利中的人,還不如那只默爾特買回來的小狗——舒適地蜷縮在自己的天地,平靜的心被溫柔包裹??墒沁@個喧囂的世界里,幸福已經被抱怨撐破。我看到的是他們的黑暗,白眼,嗔怒,即使笑著,也給不了人溫暖。人世紛繁如何修煉內心?
人生很長,還有幾十年,人生很短,只有幾十年。他們互相安慰,但也互相折磨,隱忍著。默爾特的丈夫真的不知道默爾特有外遇嗎?還是為了利益隱忍?黛西真的因為宗教習慣而無法離婚嗎?還是為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和錦衣玉食?小說中的人物費勁心機向利益靠攏,那樣太沉重了,為什么不活得簡單一點?
像蓋茨比那樣,在無盡繁華的生活中,抽空在深藍色的天空下擁抱一下深藍色的海。隨心,向善。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4
我喜歡小說開頭出現的,父親教導兒子的一段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边@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書的偉大之處。這些文學范疇內的概念,我不是很懂?!读瞬黄鸬纳w茨比》,被評為“華麗的爵士時代的挽歌,如詩般夢幻?!笔敲绹膶W史上墨色濃重的一筆,百年英語文學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學真是個永遠不過時的東西,寫在85年前的這段句子,它甚至與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沒有太多的關系,卻讓人為之長久的思考與反思。就像《詩經》中的“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讓人內心震動。我還喜歡小說的最后一句話,“于是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后推,被推入過去?!绷钊藝@息的深深的一股無力感,人們,積極努力,向前邁步,邁向的終是,時光的過去。
在小說中,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夜夜舉辦著歡歌縱飲的派對,然后他內心唯一的牽絆卻是住在河對岸的黛西——他曾經的戀人和如今的女神?!叭欢?,冰冷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他心中的女神也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鄙w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選擇了隨夢一起幻滅的歸途。生的孤獨,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獨,是永恒。這本書的文字也是如介紹所說的“詩般夢幻”,唯美的很,就連車禍,槍殺,死亡這些與美沾不上關系的場景,菲茨杰拉德仍然能以詩一般的手法展現。
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歡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著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著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里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后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欲望。喜歡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著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復閱讀之后,你才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里,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我們都會站到了黛茜的一邊,而蓋茨比則會永久的站在我們的對岸,憂傷但并不哀怨的注視著等待的哀歌無盡的包圍古老的悲劇。我們都曾堅持過什么,也許已經忘記,也許仍舊銘記卻無力實現。
這僅僅是一個夢碎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過是為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的熄滅鋪墊的。
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委屈。為我們自己。大人們稱我們是“浮躁的一代”。美國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5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在上文學上懷有“美國夢”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菲茨杰拉德認為他自己與眾不同,與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認為自己是父母的兒子,他擁有來自于柏拉圖式的自我觀念。
在這篇文章中,主人公即蓋茨比就是一種自認為與眾不同的人,他同樣擁有柏拉圖式的愛情觀。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之子,他認為自己應為上帝的事業效勞,他追求一種“博大的,世俗的,虛飾的美”,顯然他把自己想象成為基督一樣的人物。十七歲的他決定改名,由原來的詹姆斯·蓋茨改為杰伊·蓋茨比,據說杰伊·蓋茨比是英語Jesus,God`sboy發音的變體。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改名那一刻起,他開始追求所謂的美和善,也就開始了他的人生悲劇。他把黛西·布坎南視為他追求的那種美的化身。當他見到她時,他知道她已經把他的理想與他的生命氣息結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與上帝的心一樣,必須專一,絕不可馳心旁騖。當他第一次親吻她時,“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為他綻放,于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痹邝煳魃砩?,蓋茨比的夢想變得有血有肉。他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角色。她不過是一個一項了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自己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蓋茨比自己當然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的想法太過虛幻。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并竭盡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沒有贏得它,最后,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的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他的夢想徹底破滅了。蓋茨比的失敗就其根本原因是他做的那個“美國夢”已過時了,他所處的年代夢想成真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
我自己為蓋茨比感到惋惜,他如此專一,但最終被自己喜歡的女子所害。當然他有些地方是值得稱贊的。他能夠把愛情看得很美,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把愛情和利益聯系起來。不過他確實被自己的理想所誤導,他沒有看清時間與場合,他不該在心儀人已婚后還對過去美好回憶戀戀不舍。而黛西這個人太愛慕虛榮,太過于貪心。從某種程度上講,蓋茨比最終的下場跟她有很大的關系。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5篇相關文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體會例文5篇




